面对5岁女儿的提问,市民张女士实在不忍心说出实话:这是因为人家多花了钱,买的是VIP票,就可以享受这个特权。这个周日,张女士高高兴兴领着女儿去文化宫剧院看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没想到碰到这样的尴尬。
VIP孩子被请上台
昨天,张女士讲述了事情经过。
她说,当天中午,听说文化宫在演白雪公主,便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到了文化宫,看到很多家长排队买票。门票分为若干个档次,VIP票是290元一张,其他是230元、160元、120元和40元等。
“我们买的是17:10开演的票,票价230元。门票正面底下写着一行字:‘购买VIP座位的观众请提前10分钟到场’。”张女士说,听说是VIP可以参与互动,一时也没太在意。
16:55,舞台灯光亮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动画模板城堡出现在台上。一名穿着紫色公主裙的女主持人走上舞台,邀请VIP座位上的孩子们上台参加互动活动。
坐在前三排中间位置的27个孩子被请出来,像领奖一样登上台,面对观众排成一排。“家长们可以照相了。”主持人一声令下,台上的孩子摆出不同的姿势、露出不同的表情,台下家长纷纷掏出相机、手机、摄像机留下纪念。
其他孩子遭拦下来
待家长们照完相,主持人又走到孩子们面前,一起做游戏,请他们谈感想、唱儿歌。
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今天你开心吗?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小女孩大声喊:“妈妈,我爱你!”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台上的孩子们又一起开心地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张女士看到,好几名坐在后排的孩子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也要上台唱歌,结果被工作人员硬生生地拦了下来。十多分钟里,全场一千多个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这27个VIP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
尴尬面对孩子提问
“为什么那些小朋友就可以上台去照相和唱歌呢?”张女士的女儿突然问道。张女士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想了一阵儿才说:“他们来得早,买到了最前面的位子。”
事后,张女士对组织者安排的互动活动非常不满,认为VIP孩子已经坐了最好的座位,还要上台游戏来刻意渲染这种特权,对孩子非常不公平。
同行的蒋女士证实了当天的场景,“我们带孩子来看童话剧,本来是让他们接受真善美的教育,结果就这样被金钱污染了。”
“这是商业演出惯例”
小编来到文化宫剧院,演出的主办者已经撤场。剧场负责人韩海群先生介绍,主办方是陕西的一家木偶剧团,让VIP孩子上台是他们设计的。
对于家长们的质疑,韩先生认为让VIP享受特权并无不妥。他说,这是儿童剧商业演出的惯例,“为了吸引孩子和家长多掏钱,演出方都会有一些特别安排。例如今年上半年有一次儿童剧演出,小朋友可以上台与演员合影,每次收费20元。”
韩先生说:“现在是一个商品经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太多了,孩子也无法回避。有钱可以买奔驰宝马,可以住洋房别墅,家长多交择校费能上名校,你能让孩子每次都去攀比吗?”
他认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去攀比,“我们来这里就是看木偶剧的,不管坐在哪个位子,都是一样的。”
如何看待儿童剧演出的商业功利化?又如何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教育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正方:
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
“商业演出有这样的安排也无可厚非,家长们应该淡然看待这样的差别,勇敢告诉孩子实情。”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跃文教授认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为金钱的多少而分等级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和孩子都无法回避,也无力去改变的。
他说:“让孩子去认知这种社会现象,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比瞒着他们强。
反方:
保护孩子不泯的童心
“这是对儿童纯真世界的精神污染。”市教科院幼儿教育专家申毅表示,儿童演出虽然是商业化的,但是它的观众是特殊对象,也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演出主办者应有基本的爱心和公益心。
座位分甲、乙、丙、丁不同的等级,是场地因素造成的,分不同的票价也是公平的,但是为了吸引孩子和家长的高消费而故意制造特权差别就不对了。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还很弱,很容易感染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
申毅主张,家长在生活中碰到这种情况,不必告诉孩子实情,而是用比较模糊的语言去淡化它,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