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园加开海洋剧场的场次,海豚一天连演6场,其疲惫的“工作状态”惹人怜惜,园方被指敛财心切。昨日,公园回应,园方宗旨是保育和教育,而并非牟利。然而,香港保育人士认为,公园需公布更多资料,以便社会共同监督。
海豚是否自由演出有争议
海豚加班一事被港媒揭发后,南都记者留意到,这件事情争议的核心点在于海豚是否自由参加演出。海洋公园方面曾回应称,公园有将16条海豚分为两组,每场 演出只需要一组海豚出演,而且海豚可以按其意愿选择是否参加表演。对此,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主席洪家耀质疑:“如果没有海豚出场,演出是否就取消了呢?”
港媒认为,外表趣致的海豚可以说是海洋公园“生财工具”,工作密集得惊人。每日除了演出6场海洋剧场,同一批的7条海豚,也要兼顾“豚聚一刻”活动,每周工作6天,做完上午又要赶下午演出,从早上9时30分做到晚上7时,还未将训练时间算在内,并且全年无休。
公园:海豚本身活动量很大
“如果我们是在做坏事,游客就不会来。”公园主席盛智文昨日强调,园方宗旨是保育和教育,并非牟利。盛智文否认奴役海豚的说法。盛智文称,海豚表演非马 戏式娱乐嘉宾,主要带出教育和保育信息,并重申海豚有充分休息时间。海豚不跟从指令,也与疲惫无关。很可能是受其他因素,例如繁殖期间荷尔蒙变化等影响。 盛智文强调,增加节数不是为增加收入,而是希望推广保育信息。动物及教育总监吴守坚认为,海豚能应付目前的工作,海豚在大自然的活动量也很大,每日可游超 过100公里。
动物饲养违规罚款2000元
公园对动物的驯养,并不被看好。据港媒报道,2008年内地送了五条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给海洋公园,园方却安排中华鲟与海狼混养,其中一条最年幼的中华鲟被咬死。其后内地又送了五条,其中两条因不适应死亡,另外两条病危送往厦门。十条中华鲟来港,结果一半遭殃。
昨日,记者查询公园去年公开的数据,显示园内动物品种达394种,总数逾6700头。2006年至2010年有2876只动物死亡,海洋鱼占65%。死亡个案中,有一至两成属非自然,死因包括疾病、意外和动物互相攻击等。
渔护署发言人称,在香港,任何人士如饲养动物或禽鸟作商业展览或演出之用,必须先向本署申领动物及禽鸟展览牌照,并须严格遵守有关的发牌条件,以保障公 众卫生及动物福利。发言人表示,在表演前后,工作人员也会了解有关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决定其是否适合参与演出。根据《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展览) 规例》,园方须确保有足够动物于不同场次互相替换,得到适当休息,违例可被罚款2000元。
海豚生存危机重重
“2000元对于海洋公园,根本不构成约束力。”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发言人吴芷欣告诉记者,如今香港没有有效的办法来保护公园饲养的海洋生物,因为惩罚力度 不够,而且政府承诺会巡查,公众根本监督不到。吴芷欣称,海洋公园应该对外公开更多的动物饲养信息,比如公园每年具体购买了哪些品种的动物,死了多少。具 体死因,出示兽医分析。
对野外海豚的保护,吴芷欣仍认为港人的保护意识10年来变化很大,越来越重视保育了。“从这一次香港海域受到胶粒污染,港人自发去收拾垃圾便可看出。”不过,现状是10年来,香港海域的海豚数量从200多只锐减至如今的70多只。
吴芷欣认为,海豚死亡的原因很多,海水受污染是罪魁祸首。另外,高速船在香港海域运行,海豚便会避开繁忙航道;再加上香港近年来的基建工程造成填海,海豚的生活范围减少,逼得它们离开香港海域。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副总监吴守坚曾公开表示,香港展开兴建机场第三条跑道的前期工作,令到保育的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机场管理局在扩建跑道的同时,必须做足环境评估及纾缓措施,以减低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