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 活动资讯 » 商业演出资讯 » 正文----2148

演出市场是“逼”出来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4  浏览次数:510
核心提示: 聊城市豫剧院简介 聊城市豫剧院的前身是聊城寿张县梆子剧团,1952年被正式接收为国家剧团。1964年,寿张县梆子剧团调归聊城地
 聊城市豫剧院简介

       聊城市豫剧院的前身是聊城寿张县梆子剧团,1952年被正式接收为国家剧团。1964年,寿张县梆子剧团调归聊城地区后改为聊城豫剧团,2005年成为聊城市豫剧院。该院现有演职员95人,拥有《陈三两》、《路边店》、《冰山雪莲花》、《大明贤后》等几十个精品剧目。

  章兰简历

章兰,女,1953年1月出生,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省剧协副主席,聊城市豫剧院院长。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 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代表作有《陈三两》、《三拂袖》等。1992年、1995年章兰带《陈三两》、《冰山雪莲花》、《路边店》晋京演出,被文化部批准 为优秀专家,全国首届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坎坷山田路,风雨歌舞台

从14岁起在剧团挑梁主演,到现在挑起一个豫剧院,章兰已在方寸舞台上辗转了40多个春秋。这些年来,她带领的聊城市豫剧院演出超过1.4万场,她亲自登台主演的戏每年不少于120场,演出足迹遍及鲁豫晋冀等省,“剧团下乡演出,每次都人满为患”。

近日,为了创排十艺节重点剧目《萧城太后》,章兰的严重类风湿再次复发了,上下楼梯都要人搀扶着。“这些天聊城天气变化,肩周和膝盖又开始隐隐作痛。”章兰表示,“每天排练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疼的时候就贴上膏药压下去,接着排练。”

出生在梨园世家的章兰,父亲章兆林是著名的山东梆子演员,由于声音洪亮被誉为“黄河两岸一声雷”。章兰自幼住在剧团里,耳濡目染,很快便爱上了戏剧,3岁会唱戏,6岁能登台,11岁演出《朝阳沟》技惊全场,14岁就在剧院挑起了大梁。

“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你看我们挣的每个银元上都带着老百姓手攥的油印子,他们挣钱不易呀,我们一定要给他们唱好戏。”章兰回忆说。如今,年近六旬的章兰已功成名就,但她不要高价,不摆架子,不减场次,仍然和剧团的年轻演员一起冲在演出一线。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剧院的同志们都劝她不一定每场亲自登台,但章兰说:“不!只要剧院打我的旗号,我就不能对不起观众。”

章兰告诉记者,除了送戏下乡的公益演出外,聊城市豫剧院商业演出收入并不高,演出时只能睡在自己携带的折叠床上,“我们剧团是差额事业单位,还有部分临时演员,只能依靠商业演出来弥补,不少人因为工资过低离开了剧团。”

就算是如此,章兰这些年带领演员们几乎一年到头都在各地奔波演出,“前些年,我们每年的演出达400多场,最近几年也有300多场,忙的时候一天要唱三场。这都是‘逼’出来的,没有演出就无法养活这一大帮子人,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豫剧与山东梆子深厚的历史渊源,聊城市豫剧院精心打造的《萧城太后》就是山东梆子戏,她们也担负起了重振山东梆子的重任。对此,聊城市豫剧院院长章兰结合豫剧剧种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山东梆子最能代表山东特色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们豫剧院怎么会创排山东梆子戏《萧城太后》呢?

章兰(以下简称章):十艺节在山东举办,而山东梆子是最能代表山东特色的剧种,高亢激昂,一听就是山东人的腔调,就想排一部这样的戏。

此外,山东梆子与豫剧有着很深的渊源,山东梆子演员唱豫剧,豫剧演员唱山东梆子,很早就有。我的父辈是唱山东梆子的,自己却唱了几十年的豫剧。 虽然豫剧跟山东梆子的版式、乐器、音调都一样,但豫剧发声时“下五音”比较多,音域比较开阔,而山东梆子重点在“上五音”,高音和中音比较多,唱起来激昂 高亢。

记:聊城市豫剧院在山东梆子戏方面有什么打算?

章:当初,山东梆子剧团被取消,现在看来是非常可惜的。下一步,我们准备在聊城市豫剧院的基础上再增挂一个“山东梆子剧院”的牌子。

现在,泰安、曲阜、菏泽等许多地方的豫剧团都改成山东梆子剧团了。说实话,即使改成梆子剧团,我们也会继续唱豫剧,不唱豫剧院团挣不到钱啊,挣不到钱怎么养活演员?此外,我们不能打着豫剧院的牌子唱山东梆子,这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戏迷会有意见的。

  豫剧的发展值得借鉴

记:你怎么看现在豫剧与山东梆子的发展?

章:目前来说,豫剧发展得很快,而山东梆子的发展缓慢。我曾经看过一篇戏剧评论,说一个戏曲流派的形成,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二是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三是有代表性的剧目,四是有继承人并拥有较好的观众基础。这四点,豫剧都齐全了。

记:这是不是说豫剧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山东梆子借鉴的地方?

章:是的。豫剧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它在全国形成知名度归功于常香玉,当时豫剧各派壁垒森严,常香玉大胆打破门户之见,还借鉴了许多其他剧种,使豫剧唱腔更加丰富,她捐飞机的事迹也被宣传得家喻户晓,这对豫剧形象是极大的宣传。

接着,1958年推出的现代豫剧《朝阳沟》,在豫剧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传唱。1994年,河南电视台又开播了戏曲晚会类节目《梨园春》,直接把戏曲搬上电视,组织票友戏迷上舞台唱戏打擂,这个节目一直演到现在,培养了许多戏迷。

此外,河南省对豫剧的发展也非常支持。比如说,他们举办的中国豫剧节,只要参加这个节目,政府就会给剧团补贴;全国有豫剧的地方,他们也会去实地考察剧种发展情况。

  几个演员不能振兴一个剧种

记:现在来说,山东梆子发展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章:山东梆子已被豫剧压住了。以后,我们会逐渐往山东梆子戏上改,但是豫剧的唱腔、旋律跟山东梆子很像,豫剧的影响也比山东梆子大得多,一些山 东梆子的唱段都被豫剧“唱走了”,现在山东梆子再拿回来唱,观众有可能就不认了,说你唱的这不是豫剧么?很多观众都忘了山东梆子什么调,现在我们再把以前 山东梆子的东西拿过来唱,观众不认就麻烦了。

记:你们有没有担心演出市场不好?

章:还是那句话,有了好戏、好唱段、好演员,一个地方戏才能发展起来,现在就凭一两个剧目、几个演员,根本不可能振兴一个剧种。

这次《萧城太后》的主体人员都是我们豫剧院的,其他演员要去别的院团借调,因为我们院团不敢多招人,现在还有10多个临时工。这些人在外面打工 一个月都能挣两三千块,在剧团里才千把块钱,连吃住都不够,人家自然不愿干。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院团里只有21个有编制的演员,现在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在 团里干了很久、感情很深的老员工。

现在,我们全靠演出来支撑。不走商业演出,我们院团根本生存不下去。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演员涨工资,再不涨不行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