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礼仪庆典 » 礼仪庆典动态 » 正文----2079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3  浏览次数:214
核心提示: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77年后的今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
国家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77年后的今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纪念,以国之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遇难国民。而我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在国家层面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
 
       2005年3月,4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此后,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一直没有断过。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中国抗战相关纪念活动呈现罕见高规格。7月7日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当天,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仪式。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7月7日”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
 
       时隔两个月,9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中国首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打破了以往最高领导人只在“逢五逢十”年份才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规律。
 
       铭记,不为延续仇恨
 
       随着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临近,官方、民间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国家档案局于12月7日至1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档案种类包括:日军自己拍摄的照片,日本记者发自南京的报道,日军和日本特务机构的有关报告,日本军人后来对屠杀罪行的自供,南京有关方面收埋尸体的记录等。
 
       南京市档案馆从南京大屠杀档案中选取100份“市民呈文”,并向社会陆续公布。这些呈文主要成文于1938年2月至1946年1月,是当时市民控诉日军暴行的状子。历时4年编撰,收录2600多词条的《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本月7日在南京举行首发式。辞典分四卷共收录8000多词条,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辞书,2015年前四卷将全部出版。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当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致联合国人权机构公开信”在南京向社会公布。公开信由3361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和幸存者联合起草,遗属们在公开信上呼吁: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中日双方共同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中日两国人民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此外,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日前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政府及首相安倍晋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军杀害的南京30万亡灵谢罪。这也是中国民间机构首次以函件方式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杀谢罪。

       公祭,不仅仅为南京
 
       今年7月6日上线的国家公祭网主页,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包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设立专家组成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魔爪遍及中国各地,无数同胞遭遇杀戮,“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
 
       而在今年2月27日通过的法案中明确,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朱成山介绍,日本帝国主义染指我国,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台湾,此后一直到1945年宣布投降,日寇在中华大地肆虐,烧杀掳掠,无所不用其极。其间被日军屠杀的都应成为公祭对象。
 
       参与,更要担当使命
 
       灾难的历史,理应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规格举行国家公祭,更需全民一起参与。
 
       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
 
       在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普通民众该如何参与?
 
       专家建议:为遇难同胞送上一篇悼文或几句祭语,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悼念;打开电视、广播或网络,随时注意南京主会场的公祭仪式,在警报声响起的那一刻,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在警报声中肃立、默哀;关注公祭仪式的细节设计,领悟“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要义。此外,当天应尽最大可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短暂的公祭仪式很快就会结束,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收获铭记历史的责任、振兴国家的担当。这是举行国家公祭的要义所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