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梦”是今年大连服博会的主题。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本地服博会参展企业,不约而同,这些企业都有“梦”要追—换个更实在的措辞,这些企业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仅如此,也都有对目标的坚持。有坚持就有故事,在大连服博会开幕之前,本报将为您一一呈现这些“追梦”的故事。
左蓉达 本报记者徐伯元
9月20日晚,“一生一纱·星梦奇缘”Hellokitty40周年婚纱艺术展全国巡演的首场发布,以及一生一纱2014秋季新品发布会,将作为“追梦大连—2014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的一场重头戏,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上演。
对于王力平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产品发布。在进入婚纱市场两年之后,他创办的一生一纱正站在一个“追梦”的新起点上—追逐婚纱消费未来的脚步,抓住当前婚纱市场消费模式的转变。
方向来自市场的缺口
王力平以生产烫钻起家。有一次,他的一位美国客户想要订购婚纱,王力平带着客户到苏州、广州的婚纱加工企业跑了一圈,结果是“感觉太差”。
经过对婚纱市场的深入了解,王力平发现,目前国内的婚纱市场刚刚起步,产业中心南有广州、中有苏州,而北方还是一个空白,并且多数婚纱加工厂只负责供货,不做品牌。
王力平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市场做婚纱品牌的基本都是设计师,而设计师往往只想往高端做,绝对不会做低端品牌,甚至连中端的都不想。这种思维决定了其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也不能为普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产品体验。
从大连婚纱市场来看,有影响力的是区域性的婚纱买手店。这些买手店并不自己设计、生产婚纱,货源来自于全国各地,通过好的“眼光”进行采购,然后集合到店里出售。同样,多数买手店也把“视线”集中在相对高端的婚纱产品上。
在王力平看来,这意味着市场存在缺口—有品牌、有做工、有合理价格的婚纱产品。不过,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目前婚纱消费市场并不成熟,消费模式以租赁为主,直接购买婚纱的消费者还是占少数。
然而,对于未来市场的趋势,王力平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80后、90后消费群体正在快速成长,其中很多人对婚纱有购买意愿,因此今后5到10年,国内婚纱市场的消费模式将从租到买。“这种转化会很明显,企业不能只看今年的趋势,要关注今后5到10年的市场发展。市场有了,实际上需求就有了。”
在有了这样的发展方向之后,王力平闯进了婚纱行业。
产品讲设计 销售讲体验
除了缺少品牌之外,国内婚纱行业另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缺乏自主设计,无法产生“品牌溢价”。王力平介绍说,之前不少婚纱企业“山寨”国外大牌设计,或者只在原有创意的基础上略作改动,在美国市场通过线上电商营销,对美国线下婚纱店冲击和影响非常大。结果是多家婚纱电商被美国的婚纱协会告上法庭,有的电商还被强行取消了域名。“电商没了域名,就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王力平认为,一生一纱的婚纱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大连缺乏婚纱设计人才,他通过协会、猎头公司、独立招聘甚至相互介绍等方式尽量吸引好的设计师,现在一生一纱的设计团队已经有30多人。
有了产品还要有销售渠道。除了外贸出口之外,王力平最初在国内多个电商平台同时铺开,经历了多轮调整之后,又开始了对垂直电商的尝试—通过自己的一生一纱网站垂直销售,并代理多个婚纱品牌,包括设计师的原创品牌。他表示,在淘宝上,很多消费者开始直接购买低价的低端婚纱,这增加了消费者对网购婚纱这种消费模式的认知,可以看做是对市场的一种培育,现在他感到“在线上做更有品质的婚纱,时机是可行的”。
同时,王力平也开设线下的体验店。记者在位于和平广场的一生一纱体验店看到,准新娘从店里一端进入试衣间,然后从店里另一端出现,那里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墙面上覆盖着镜子。王力平告诉记者,就是要让消费者在试穿时能眼前一亮地消费体验。
当方向、产品与渠道都已经逐步确立,王力平的一生一纱已经站在新起点之上,在大连服博会的平台上,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