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被捐款”是对慈善本义的亵渎

   2012-07-19 360
核心提示:谈及捐款,大部分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慈善一词,但是广州某国有银行的募捐活动却变了味道,将慈善的本义进行了曲解。慈善应是在

谈及捐款,大部分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慈善一词,但是广州某国有银行的募捐活动却变了味道,将慈善的本义进行了曲解。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 下的善举,其具有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从根本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并且要出于施善者的自愿。

其实,关乎慈善行为,大都想到的是施善者不许“附加其他要求”,而很少想到被救助者“挑三拣四”。如今,广州某国有银行的“被救助者”却对捐助 者来了个“量身定做”,“普通员工500元、干部1000元、部门老总1万元”,这种“打劫式”的募捐活动演化成了一场“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被慈善”闹 剧。

既然是募捐,搞慈善活动,那就要充分考虑捐助者的能力和主观意愿,将带有款额“捐助”标准的硬性规定强加给员工,其实是对员工个人意愿的一种漠 视和不尊重。只因为手里握住了企业员工的生存发展权,就将领导的意志“嫁接”给员工,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老总生病,不能报销的部分由员工埋单,看来该企 业管理层的出发点就是领导生病不能掏自己兜里一分钱。其实,该企业内部的募捐活动在法律上也难以成行。按照《合同法》中有关条款分析,捐助双方之间的合同也属于“经胁迫达成”,捐助者完全可以撤销该合同。

除了广州市这家银行的“被捐款”活动外,很多企业单位也存在类似的情形。但是,由于捐助者的“命门”被他人所把持,他们在“被慈善”时,往往表 面上“自愿”的接受“被揩油”。这种强权下的“被慈善”现象不在少数,表面上员工积极参与,其实背后却是对慈善义举本质的歪曲解读。既然是企业领导,就要 多为员工操操心、想想法,把员工的工资待遇搞上去,而不是一味的在员工身上动歪点子、出馊主意,去变相搜刮员工的薪水。

当前,还望搞“被慈善”活动的企业领导多听听下属的意见和想法,切莫擎着手中的管理大权驱使员工做违反本意的窝心事。毕竟,违背了慈善本义的“被捐助”,即使募到了钱,感觉也有点昧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28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