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关 » 公关资讯 » 慈善活动 » 正文----2137

爱心老人病倒牵动大家的心 26年来募集助学款3800多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5  浏览次数:249
核心提示:12月3日上午,获悉我省道德模范、爱心老人曾德梅被抬回家里静养治疗,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代县长吴国顺等及当地爱心慈善团体人
 12月3日上午,获悉我省道德模范、爱心老人曾德梅被抬回家里静养治疗,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代县长吴国顺等及当地爱心慈善团体人士、受助学生,纷纷前往位于鲤城街道木兰社区的曾家看望老人(如图)。
26年来募集助学款3800多万元
今年86岁的曾德梅,自1990年从水利系统退休后,回到木兰社区,开始投身扶贫济困。26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仙游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庄、200多所学校,行程近10万公里,在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下,先后募集助学款3800多万元,使2万多人次贫困生受益。这位老人因此被誉为“爱心老人”“助学爷爷”,曾被评为“首届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首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全国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荣获首届“八闽慈善奖”,被国际关爱协会授予“世界关爱日形象大使”称号,201 1年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爱心萌动,踏上助学路
 
退休之后,曾德梅通过社区老人协会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而他全身心投入助学则缘于一次偶然经历。
 
1999年的一天,曾德梅随县妇联的同志下乡看望贫困户。在龙华镇爱和村一座土坯房里,他见到一名衣衫褴褛、名叫黄丽琳的小姑娘。黄丽琳的父亲遭遇车祸身亡,母亲改嫁,她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到了读书年龄却无法上学。老曾的眼眶湿了,当即掏出口袋里所有的600元,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在随后的走访中,老曾发现当地和黄丽琳一样急需帮助的失学、辍学孩子还有很多,想全部帮扶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寝食难安。
 
“只有唤起社会力量,才能把扶贫助学的行动开展下去。”老曾试着向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介绍贫困孩子的情况,善良的人们伸出了援手。木兰社区华兰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钦率先结对资助6名女童。接着老曾又说动了几对夫妻,共资助了10多名女童。社区许多干部也积极响应,受助女童数量一天天在增加。
 
在动员资助过程中,老曾发现不少资助者都希望了解资助对象的具体情况,于是他主动到县妇联,揽下了走村入户核实贫困女童家庭条件和联系资助者的任务。就这样,一位老党员踏上漫长的全力助学之路。
 
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戴着一顶草帽;冬天,他冒着凛冽寒风,戴着围巾,挎着一个小包。多年来,老曾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县每一个村、每一所学校。每找到一名资助对象,从了解家庭、学习情况到征求意见、拍照造册、核实反馈,要来回跑多次。老人自掏腰包坐车、拍照、做材料。有时看到一些特困人家,他心里过意不去,还带些礼品上门。他把自己的退休金全花在这上面。为了省钱,老曾在路上奔波时,饿了只买面包充饥,渴了甚至舍不得买瓶矿泉水,三餐也没有固定时间。由于贫困孩子大多住在偏远山区,徒步跋山涉水是常事,有时找不到人又错过班车,老人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有了资助对象,更要想尽办法去寻找有爱心的资助者。在老曾牵线搭桥下,许多热心人参与助学,有的人还主动找到老曾,要求资助贫困孩子。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