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印象-国乐》改变了民乐演出形式引争议

   2016-06-28 66
核心提示:《印象-国乐》此次登上国家大剧院,对它的艺术表现形式稍有改变,民乐演奏家居然都开口说话了,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演唱,至于这种大胆的尝试,观众大多褒贬不一。
观众从走进国家大剧院的安检口开始,水下长廊两侧就有民乐演奏家在制的中国水墨画的布景前演奏。歌剧院的观众大厅同样有演奏家或吹笛或吹笙,指挥家刘沙坐在舞台的幕前,《印象-国乐》从刘沙的独白开始:“你今天为什么到这里来?是来听音乐会的吗?”随后,他带领全体演员首先向观众致谢,“有一种信仰叫国乐。”随后,正式的音乐从二胡演奏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开始,自我介绍并演奏一段作品,舞台上的布景也由多媒体配合演员的讲述而变化。十三段音乐中,每一段都会有人讲述,像是音乐的导赏,又像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独白。在《看,我在您身边》的音乐奏响时,演奏家们遍布三层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吹奏乐以模仿鸟叫为主,仿佛百鸟在观众身边争鸣。

  表演形式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演出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话和表演原本不是民乐家的长项,说得多了或说得不好反而会影响观众对音乐的欣赏。原本能够用音乐表达的却让演奏家说出来,确实有些为难。最突出的就是冯晓泉和曾格格的二重奏,一位在演奏时另一位就在说,然后,俩人交换演奏与独白的位置,独奏被独白掩盖,成为附属品,直到真正的二重奏时,观众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王潮歌的“印象系列”一直在创新形式,力图改变原有的欣赏观念。《印象-国乐》确实是改变了民乐演出形式,但得到的效果怎样呢?一位观众走出剧院后说:“原本不是他们的长项,却要尽力表现,有些话显得有些多余,民乐演奏还是要以民乐为主,用音乐说话才是最好的形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2429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 hejua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