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 正文----2077

秦立巍“愿为中国古典音乐市场尽一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3  浏览次数:44
核心提示:“我昨天还在伦敦录制专辑,今天在新加坡的家中接受采访,稍事休息,晚上又要飞到澳大利亚去工作。在我眼里,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这就是旅澳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昨天还在伦敦录制专辑,今天在新加坡的家中接受采访,稍事休息,晚上又要飞到澳大利亚去工作。在我眼里,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这就是旅澳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生活的真实写照。足迹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美洲的秦立巍,似乎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是他的家。

  受父母影响,秦立巍4岁起便学习钢琴,7岁多转学大提琴,原因是觉得它比钢琴更简单易学,而渐渐长大后真正爱上大提琴,则是因为“它是乐器中与人的声音最靠近的”,这正是大提琴吸引秦立巍的魅力所在。

  秦立巍在中国成长到13岁,之后随父母来到澳大利亚,在澳待了6年,之后去英国留学并任教,又度过了14年。三种不同文化的影响,让秦立巍在音乐感知上显得丰富而深刻。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的那段时间,是秦立巍专业基础打得最牢固的时期。他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为自己打下的好底子,一直影响着自己日后的发展。小时候的训练令他受益匪浅。

  13岁那年,秦立巍随父母来到澳大利亚生活。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个青涩少年渐渐在艺术表达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澳大利亚的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特别体现在心态上的成长。我以前很害羞,澳洲老师经常鼓励我勇敢地把想说的通过音乐表达出来。渐渐地,我有了胆量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这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去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读书,是当时20岁的秦立巍对自己的一次挑战。经过5年苦读,他不仅顺利毕业,还留校成为这所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谈到留学英国的生活,秦立巍表示,这个时期他吸收到了更全面的欧洲文化精髓。“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体验欧洲文化,学习欧洲音乐历史,尤为重要。”

  之后,秦立巍开始了辉煌的演艺生涯,曾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拥有无瑕的音准,钢铁般的技巧和柔美的音色”,被英国广播公司誉为“新一代艺术家”,多次与世界各国的顶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从小到大,获奖无数的秦立巍对名利看得很淡:“获奖只是为你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听到你。而现在,我更多地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使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更加蓬勃。”

  所谓“尽自己的一份力”,秦立巍表示,在音乐会中带什么曲目给观众,能否加入一些欧洲音乐的想法和趋势,而不简单迎合观众口味,都是他正在做的尝试。“如果观众只爱听贝多芬,我们为了迎合他们,在音乐会中一直演奏贝多芬,那么观众的审美永远不会得到提高。”秦立巍认为,中国听众的数量、交响乐团的数量都很大,然而观众的成熟度却不高,这需要时间来培养。

  面对国外市场,如何将中国元素带入西方世界,也是秦立巍作为音乐家的梦想。他表示,并不愿把音乐分成东方和西方,因为音乐无国界,他想做的就是找到共同点,在自己的音乐会中进行融合。

  多年来秦立巍一直在推介中国的艺术家。他刚刚和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演了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逝去的时光》这个作品。这是一个用西方古典乐器演奏的具有东方特色的作品。

  将每年的音乐会数量控制在50场,是秦立巍给自己的规划。保证数量的同时,他更看重演出的质量。谈到未来的规划,秦立巍已经开始制定2015-2016年工作计划,他希望能多拉室内乐,兼顾重奏和独奏,并和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交响乐团都保持一定的合作,在未来带去更多的中国元素,进行更多的融合。


 
相关产品、服务: 舞台歌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