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 正文----2077

《蒋公的面子》:中国当代戏剧的一匹黑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6  浏览次数:42
核心提示:90年出生的温方伊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作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的一名大三女生,她的一篇“学年论文”《蒋公的面子》居然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匹黑马。

  90年出生的温方伊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作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的一名大三女生,她的一篇“学年论文”《蒋公的面子》居然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匹黑马。

  2012年5月,由她编剧的《蒋公的面子》在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首演,“当时我还以为只演一场,就是写给文学院的师生自娱自乐的一个戏,可没想到一下子连演了四场。”让她更想不到的是,这个由南大文学院副院长吕效平执导、南大硕士剧团80后师生组成的演出团队,居然开始横扫全国演出市场:除了在南京连演30多场之外,《蒋公的面子》还去了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等地商演。截至7月14日,78场场场满座的演出成绩,让专业的戏剧表演团队都自叹不如。10月11日-13日,在红星剧院的努力争取下,《蒋公的面子》终于要来杭州了。然而面对全国演出商的疯狂争抢和黄牛的翻倍涨价,昨日与温方伊结伴来杭的吕效平却感慨,他感到更多的却是悲哀,“其实我们不值这个价,整个社会的接受程度大于了我们做到的状态。”

  一出轶事成就意外“面子”

  天蝎座的温方伊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在陌生人面前,她一般都是静静地坐着,说话时还会脸红。“当时我找吕老师,请求他做我的论文导师,他就扔给我这个命题,写一个关于《蒋公的面子》的剧本,说是到时候校庆排成话剧。”温方伊说,除了她之外,还有31个大二学生也领到了这个命题作文。“可是我知道就是温方伊会写得最好,事实证明就是这样。”吕效平笑着说,等他看完32个《蒋公的面子》的本子后,他对温方伊的剧本很满意。“虽然现在演出的是修改后的第五版,但是不得不说,即便是第一版的初稿,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剧本。”

  这个故事其实来源于南大中文系流传很久的轶事:1943年,蒋介石任中央大学校长(现南京大学),为了争取到更多教授对他这位校长的支持,他设宴邀请中文系三位教授吃年夜饭,三人中,有人痛恨蒋之独裁,却又因为战乱之时藏书难保需要蒋的帮助;有人潜心学问不谈国事,却好美食,听说年夜饭会有难得好菜禁不住诱惑;有的人支持政府愿意赴宴,却放不下面子,要拉其余两位下水。这三位教授带着文人特有的清高以及面子,在赴不赴宴、给不给蒋公面子这一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并在事情发生后的20年文革中交代问题时,各执一词,没有结论。

  把人的灵魂放在火上烤

  “我当时对她的要求就是,要表现出人性的纠结,把人的灵魂放在火上烤。”吕效平的要求,让温方伊很抓狂。“吕老师跟我讲这个在南大中文系流传很广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可这到底是个传说,究竟当时是什么情形,我们都不知道。”温方伊专门去请教吕效平的老师、近8旬的师爷董健,故事中的一位教授陈中凡曾做过他的老师。可是董健教授证实,那些故事根本对不上号。

  “我一听就傻眼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淡定的温方伊说自己倒释然了,“既然没有史实,那我更有空间发挥。”当然,温方伊也不是随便杜撰,为了还原那个背景下的文人思想和精神风貌,她查了很多史料,《东大史料汇集本》《联大抗战史》《联大教授》《民国文人》《吴宓日记》《朱自清日记》等,她全都熟读了一遍。“大家觉得其中有些教授的台词写得很老辣,事实上有些话就是从当时一些教授的日记里摘抄出来的。”

  就这样,从2011年9月开始准备,到2012年3月交稿,温方伊很顺利地把剧本给写完了。“到了排练才是真正枯燥的时期,我真佩服那些演员,15天就背出了全部的台词。”让温方伊惶恐的是,排练时一点喜剧效果都没有,“我当时心里很发虚,我觉得我剧本写得还挺有趣的呀,可是为什么没有笑声,大家都很严肃。”这种焦虑,直到带观众彩排那天才消除,“那天,当我看到台下的观众会心地笑了之后,终于舒了一口气,演员终于找到了演出的节奏。”

  “面子”引起的蝴蝶效应

  就这样,这出地地道道的校园话剧,奇迹般地创造了当代中国戏剧的“蝴蝶效应”。2012年5月在南大110周年校庆上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连演四场,一票难求。“首演时,没有一个校领导来看。”吕效平说,没想到后来巨大的口碑引发了《蒋公的面子》的二轮演出,“当时火到什么程度,校长想要票也不行,最后他是自己排队买票的。”

  曾为赖声川、林奕华等名家写评论的知名剧评人水晶,在专程坐火车从北京到南京看完戏之后,评价说:“很久没看过这么有文化、有生活、有趣味的中国故事,堪称是一部有氧气、有养分的喜剧。”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做完对温方伊的专访后说:“《蒋公的面子》如此火爆,我们可以收获什么,不谈戏剧,只谈生活,永远要去相信年轻人,而为他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搭台,让他们自由地唱戏,他们的才华得以毫无障碍地释放,这是这个社会继续前行的好动力。”

  温方伊也因为写了这个剧本被成功保研,“过了暑假,我就要读研一了。之前因为英语差一些,保研的希望很小,但是这部戏给了我幸运。”至于收入,这个小姑娘嘿嘿一笑,“当时吕老师说,这部剧可能会为你带来一辆车甚至一套房,不过我没什么概念,手机上看到时不时的转账信息挺高兴的,就带爸妈去撮一顿。”

  巨大的成功让导演很惶恐

  有意思的是,当《蒋公的面子》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时,却意外被淘汰了。“这很正常,这是中国剧协参与评选的戏剧大赛,我们不符合内容的评选要求。”在吕效平看来,当今中国很多戏剧院团之所以排不出好戏,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独立的精神,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蒋公的面子》只是我和温方伊个人的作品,没有牵扯到其他利益。我们没有按照套路,把其中一位教授塑造成一个高大全英雄,而是从人性角度拷问人心。”去年冬天,江苏省委宣传部请他们去演出,“当时领导们一言不发,但是后来我们得到了200万的资金支持。”于是,一直坚持走商业化路线的吕效平,将它推上了商演之路。“我介意学术界对我的评价,也介意能不能拿到奖,但是所有这些都不重要。我现在要的就是票房,这代表了中国观众接受它的程度。”

  如今已经收获了近200万票房的《蒋公的面子》,在今年的演出档期全部排满,今年11月,他们还将受邀去美国演出并完成百场的梦想。然而面对市场的火爆,吕效平却笑不起来。“老实讲我们的舞美很简陋,人家一部剧起码有3到5辆集装箱的道具,而我们的道具,一辆5米长的小卡车就全部装完了。”就在前几天,剧组在上海二轮演出,“我看到一对不太富裕的母子来看戏,一张二楼80元的票和一张一楼180元的票,黄牛居然卖600元。在还了40元价后,他们买了票。我当时心中很惶恐:我们配吗?”吕效平扪心自问地说,“其实我们不值这个价,整个社会的接受程度大于了我们做到的状态。”
 
相关产品、服务: 明星经纪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