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风衣党”成败均萧何

   2016-05-30 30
核心提示:  古典音乐界一直被这样的情理难断的事件所笼罩——近日,安德拉斯·席夫在上海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的“非官方录音”出现在了网上,又由于始作俑者的高调而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纷纷跟进,采访法律界人士和主办方。律师认为未经允许的录音属于违法,主办方表示只能依靠大众版权意识增强才能杜绝录音,也有人觉得能够听到录音也是一件不错的差事,始作俑者说只要艺术家发话就删去录音链接——典型的各说各的无厘头案例。

  古典音乐界一直被这样的情理难断的事件所笼罩——近日,安德拉斯·席夫在上海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的“非官方录音”出现在了网上,又由于始作俑者的高调而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纷纷跟进,采访法律界人士和主办方。律师认为未经允许的录音属于违法,主办方表示只能依靠大众版权意识增强才能杜绝录音,也有人觉得能够听到录音也是一件不错的差事,始作俑者说只要艺术家发话就删去录音链接——典型的各说各的无厘头案例

  出于不同的立场和领域,对这样的非官方录音有不少称呼,比如盗录、非法录音、私人录音、偷录。乐迷熟知的词汇是“风衣录音”,因为以前为了将庞大的录音设备带入音乐厅,不得不穿风衣遮挡。自从录音设备进入便携时代后就有了“风衣录音”,就像有了互联网以后才有黑客一样,双方的共生状态延续至今。存世的不少历史风衣录音都出了唱片而且是抢手货。上述例子的录音只是目前在网上免费流传。

  对“风衣录音”情理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但对其后果的讨论却完全被忽略,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风衣录音”有无伤害到艺术家和主办方的利益?是否有助于扩散音乐厅和钢琴家的名声?是会促进还是影响他们的再度到访?会否对市面上的正版唱片销量构成威胁?这些前沿话题如果不能一一解答,那对“风衣录音”的批判,默认或无视会一直喋喋不休下去。

  这并不是想要讨论的重点。有一次,在国内演出场所欣赏BBC交响乐团的逍遥音乐会,音乐家们穿着白色西装或者五彩礼服上场。谢幕时有乐迷掏出相机拍照,被工作人员制止。后来有乐迷联系上了乐团负责人,他表示乐团并不介意听众拍照,于是产生了“罗生门”,当录音、拍照和录像被音乐厅工作人员制止时,他们的权威来自哪里?是艺术家本人,还是票背面永远不改的规章制度,还是僵化的培训所致,就像公交车上那句永远不变的“往后面挤挤,后面人少”一样?

  虽然以上事件与席夫事件是两码事,但倘若艺术家不介意被拍照录音,听众也有拍照录音的意愿,那主办方或音乐厅就可能扮演者“全民公敌”的角色,因为扼杀了本来就在古典音乐界少得可怜的互动环节。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音乐厅里听一场在开场时广播里提到允许随便拍照、录音、录像的音乐会,哪怕一个演出季中只有一场,让听众可以放心大胆地掏出各种相机、手机、录音笔为所欲为,那也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并且引起轰动的乐坛大事件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2247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 hejua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