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新中国首部儿童剧主演反思儿童剧发展现状

   2016-05-16 92
核心提示:  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儿童文艺团体,却在六一儿童节憾别西安舞台。曾经慰藉过无数孩子心灵的经典儿童剧,未来何时才能重返舞台?本报昨日报道西安市儿童艺术剧院陷入窘境一事引发关注,尤其在全国儿童艺术界引起空前反响。昨日,全国多位儿童艺术界人士联系记者,讲述了儿童剧令人忧心的生存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儿童文艺团体,却在六一儿童节憾别西安舞台。曾经慰藉过无数孩子心灵的经典儿童剧,未来何时才能重返舞台?本报昨日报道西安市儿童艺术剧院陷入窘境一事引发关注,尤其在全国儿童艺术界引起空前反响。昨日,全国多位儿童艺术界人士联系记者,讲述了儿童剧令人忧心的生存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业界在反思

  儿童剧前进的脚步太慢

  儿童节里儿童剧被迫停演,这样的场面令人遗憾而心痛。采访中,许多儿童剧演员表示,现在的孩子爱玩网游、看大片。“跟二三十年前比,影视、网络对儿童剧冲击太大了,对孩子们的影响更大,孩子们的心大了、见识更多了”。而且孩子们一旦上了学,大家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时下最流行的漫画、动画片、玩具,有几个人会去关注当下流行什么儿童剧呢?

  中国儿艺编剧陈传敏坦言:“儿童剧与30年前相比,变化不是特别大。不能说这30年没有向前进步,但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比远远不够。今天的孩子,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他和我们当初接触的玩弹球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浙江儿艺的儿童剧编剧吴燕琳说,自己写出的剧作,12岁的儿子从来都不看,嫌落伍。在儿童剧舞台上红  了50多年的明星演员、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剧《马兰花》主演连德枝则表示:“是我们把孩子看小了、也看浅了,是我们的脚步没追上孩子。”

  根源在哪里

  编剧太少好剧本更少

  孩子们的眼界高了,审美口味也更刁钻了,可儿童剧却没有变。《丑小鸭》《小猴聪聪》《老鼠嫁女》《白雪公主》《玫瑰园》《皇帝的新装》……西安儿艺张绍军院长遗憾地说:半个世纪以来,儿艺儿童剧至今能上演的剧目不到30个,而经常演出的五六个剧目几乎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数年前排演的老剧目,近两年来几乎没有排出任何叫好又叫座的好剧。

  儿童剧无法迎合孩子们追求的“情调”,创作者们也很无奈。张绍军说,全国儿童剧状况都一样,编剧太少,好剧本更少。连德枝分析原因称:“一是当儿童剧编剧不挣钱,还不如写个电视剧;二是对市场划分不细致,童话剧只在6岁以下孩子中有市场,对稍大点的孩子,我们又拿不出现实题材的好剧本。”

  投资有误区

  用高投入大制作来拼大奖

  不过,剧本薄弱的软肋并没有干扰到许多剧院对儿童剧动辄大手笔投资的脚步。许多业内人士透露:追求高投入、大制作,成为当前全国儿童剧拼大奖、拼市场的“主旋律”。可最终的结果并不好,微薄的票房难以给养巨大的投资,老作品翻来覆去地演,观众流失、票房只能一天天滑坡,挣不到钱就没资本更新剧目,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两败俱伤。

  跟许多音乐剧、舞台剧的状况几乎一样,目前国内很多儿童剧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大家注重做特效、机关道具、灯光服装,有时一场戏演下来如同时装秀,场上数十名演员要换上百套各色服装。一些剧目往往在全国调演上露个脸、拿到大奖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因为,这样的戏演一场成本太高,很难有实力再回到本地剧院上演,演得多反倒赔得更多。

  机制太落伍

  没有营销团队做票房营销

  模仿健身房搞会员刷年卡、在团购网站推出系列套票、在亲子论坛上做宣传推广……为了让儿童剧活下去,一些民营院团早已使出了浑身解数。

  目睹这些市场新变化,西安儿艺业务副院长王丽虹感慨,儿艺还是老机制,没有市场意识、不会做票房营销。“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营销人才,不懂得如何面对市场,而这些都是老体制文艺团体太需要学的一门课程,我们确实该好好学一学、认真改一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22170.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hejua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