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 正文----2077

《蒋公的面子》--“文人戏”展现道德的困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3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这部戏如果能演满30场就是一个地方性文化事件,演满50场就是一个全国性文化事件。”当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还在南京大学演出时,导演吕效平曾如此说。然而就在清明假期上海公演结束后,该剧演出场次已达48场,并将于5月5—6日在深圳少年宫上演。

  “这部戏如果能演满30场就是一个地方性文化事件,演满50场就是一个全国性文化事件。”当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还在南京大学演出时,导演吕效平曾如此说。然而就在清明假期上海公演结束后,该剧演出场次已达48场,并将于5月5—6日在深圳少年宫上演。而《蒋公的面子》也早已成为全国话剧圈的热门话题,不仅吸引了何念、濮存昕等话剧大腕到场观看,一场针对该戏的研讨会日前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展开。

  学生话剧创造舞台“奇迹”

  《蒋公的面子》由南大戏剧影视艺术系大三学生温方伊创作剧本、该系系主任吕效平任导演,演员均来自南大艺术硕士剧团。剧情取材于南大流传的一则轶事:1943年蒋介石初任中央大学(南大前身)校长,邀请教授共进年夜饭。时任道教授不想与老蒋同流合污,但有珍贵藏书因抗日留在桂林,想藉赴宴托老蒋协助,又开不了口;夏小山教授对政治无兴趣,只爱好美食,赴宴只为火腿烧豆腐这道菜,却因曾说不承认蒋的校长地位,只好推说请柬署名改为蒋院长才赴宴;卞从周教授内心想去,可被两位教授同僚呵斥是谄媚之举,只好摆出不赴宴的姿态。三人立场不同,加上之前种种矛盾,引发连串的笑料和思考。

  尽管背景设定在新中国成立前,但该剧从国人熟悉的“面子问题”切入,涉及的话题既贴近现实又犀利,既是喜剧又是正剧的《蒋公的面子》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演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赞赏。

  走红是因“国内好戏太少”

  自2012年5月校内首演、12月启动社会公演以来,导演吕效平坦言《蒋公的面子》还存在许多不足。那么,一部还显得有些稚嫩的戏,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呢?编剧温方伊说了一句直白的大实话:“现在的好戏太少了呗。”

  “如果你了解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会明白《蒋公的面子》具备了当代中国戏剧较难达到的高度。”在吕效平看来,《蒋公的面子》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是一部“文人的戏、人文的戏”,它像所有伟大的戏剧一样,展现了道德的边界和困境,而不是塑造高大全的形象、宣扬真理。

  吕效平透露,戏剧上演后曾遭到部分南大老教授的非议,认为它有丑化前辈之嫌,并且在报名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时遭到了拒绝。对此,吕效平说,“戏剧应该是个人表达,它必须成为一种个体创作,而不是为评奖拿奖。”
 
相关产品、服务: 婚庆策划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