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绽放,瑞雪呈祥。在这个法喜充满的日子里。记者来到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中心清静庄严、气势恢弘的大相国寺。望着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巍巍殿宇,心中增添了许多的敬慕与神秘感。遥想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落英缤纷的蓝毗罗尼园,风和日丽的四月天,慈悲智慧的佛陀降诞了。就在碧水清波的尼连禅河畔,迦耶山幽静的苦行林中,静谧安详地结趺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终于廓然大悟,证得无上正真之道。从此,慈悲与智慧,法性的光明点亮福佑了千年的无数众生。虚空无尽的光芒也遍布了宇宙的每个角落。佛教公元前2年传入了中国。开封大相国寺,是我国汉传佛教的十大名寺之一。这座誉播五湖四海的千年古刹,不仅是颇具盛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更是一座在我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文化寺院。
开封古称“汴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间素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北宋时期,作为京都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处于繁华都市中的大相国寺,殿宇瑰丽、宏伟壮观。寺院里“资圣薰风”“相国霜钟”的景观皆列于“汴京八景“之中。为古都添加了几多秀色。唐代诗人刘商曾有诗《登相国寺阁》曰“晴日登临好,春风各望家。垂杨夹城路,客思逐扬花。”描写了千年前汴京城大相国寺风和日丽得醉人春色。大相国寺阅尽千余年沧桑,有着辉煌璀灿的历史。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为十方丛林。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占地540亩,“京师相国寺火,燔舍数百区”。元丰年间,宋神宗下诏辟相国寺64院为二禅八律,天台华严,瑜伽唯识,皆有所专,分别弘扬。其中慧林、智海两院,用以倡南禅之法。元代,主要为禅宗曹洞宗道场。据《相国传法手卷》记载,自临济义玄禅师起,传至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已有43代。清代僧侣明昆、充裕即为相国寺临济宗的第43世接法传人。大相国寺的佛教宗属早期应为诸宗并存,后渐次演化归并为禅宗临济宗。作为京都最大的佛寺,受到封建帝王的崇奉地位显赫、如日中天。宋太宗、宋英宗、宋徽宗先后为寺院题额或制赞。寺院各院住持的任命和辞归均有君王诏旨允准,每逢住持就职则遣钦差降香,谓之“为国开堂” 。高僧大德、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市井贫民尽皆出入其间,梵宫佛事,巡行参访,文娱贸易等活动汇集其中。为京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内容。
唐代李邕《大相国寺碑》曾对当时的大相国寺的盛况作了如下描述:“棋布黄金。图拟碧络,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盛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虽物象紫府,太息芳馨,千灯赤城,永怀照灼,天上人间,物外异乡,固可得而言也”。寺内的铸像,塑像、壁画、书画、碑碣等林林总总,多出自名家之手,非常珍奇。宋人宋白赞叹全盛时期的大相国寺云:“金碧辉煌,云霞失容” “千乘万骑,流水如龙““构此大壮,宜杨颂声”“金田宝刹,万祀千龄”。明代顾禄诗云:“金碧棱层炫晓霞,梵宫高阁壮中华。上摩绛阙三千界,下瞰红尘十万家”。尽书了寺院之古寺重辉。明末清初人刘昌也写到曾 “梵钟之音,远闻数里。黄幡丹幢,臂声而首载。香缨宝珞, 轰击而肩摩。”描绘 出了当时佛事活动的繁盛。
大相国寺又是历代文人学士的醉心之处。他们徜徉寺内,流连忘返,或题诗或作画或於杂肆寻奇猎珍,为后人留下许多佳话。唐代寺内的壁画,塑像精美绝伦,神情惟妙惟肖。堪称珍品。吴道子画文殊维摩像,石报玉画护国除灾患变相像,杨惠之塑净土院大殿内佛像、维摩居士像,王温的装饰彩画,以及韩干、环师、智平等人的绘画光彩耀目。“吴画与杨塑,灾昔称绝伦”,直到宋代真迹尚存。故宋人梅 臣赞云:“岁月随已深,奇妙不愧新”,“深殿留旧迹,鲜逢真赏人”五代时僧德符善画松柏,於寺院厅壁绘一松一柏,气韵洒脱,观者如潮,贤士大夫因之留题百余篇。宋代,大相国寺的文人活动更是多姿多彩。上元灯会,春日踏青,夏日纳凉,秋冬赏雪,进士题名,佛阁登高,僧院品茶,听琴观书等等。《东京梦华录》记载:“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之笔”。“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莫非精妙”。后人有诗赞道:“当时画手合众妙,得此诚是第一工”。金元明清得文人墨客也多凭借大相国寺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留给了世人许多流芳千古的诗作。
踏着洒满千年佛法的道路,我穿过寺院宏丽精巧的门楼,参访了大相国寺重阁殿宇、亭廊鼓楼。感受着佛门圣地的庄严肃穆。在这里,随处可见充满智慧的偈语:“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如来如见见如来,即佛即心心即佛”“世人历多方灾耀新生霜钟一杵得清凉,此地有八角琉璃宝殿丈室初临观自在” 等等。从山门、鼓楼、天王殿到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及东西阁,走过一处,思绪即到几许升华。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五蕴皆空。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撰书的偈语,如梵钟在凝重悠长的鸣响着。“生死置之度外也是参禅,善恶铭记心头自然成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悟心佛共体共渡十方众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觉色空同时同礼三世诸佛”。他写的“禅”字,“文姿笔态云山里,书意诗情烟树中”令人神思。
在大相国寺监院源杰法师的陪同下,记者有幸在斋堂与法师们同进了斋饭,亲身感受了法师们平淡自然的生活。源杰法师年少德高,言语谦和睿智。他详尽介绍了相国寺的由来。最初是战国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在其故宅上建“建国寺”,为大相国寺的前身。公元701年释慧云来观汴苑,夜宿繁台见州司马郑景宅院池中有梵宫影现,遂发愿于此造寺,并募缘得其宅院。将此宅改建为寺院,名福慧寺,后在掘地时得北齐时建国寺的一块古碑,知是建国寺的遗址,随改寺名为建国寺。公元712年,睿宗下诏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并于先天元年八月御书碑额。作为他由相王即位的纪念。听法师介绍,又对相国寺的渊源有了更深了解。在与源杰法师的交谈中,心内许多的迷惑也渐解开。他从佛法的教义“佛法根抵因果智慧无我无相”到法师们的“过午不食”生活戒律给记者作了阐释。并且也详尽介绍了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
心广法师自幼受父母的熏陶,早在八识田中种下了菩提种子。一九八二年经过悉心思考,他欲舍俗出家,立下续佛慧命的志向。后经湛雨法师的推荐和安排,专程到开封河南佛学社,礼年逾九十的净严老法师落发出家。净严老法师精通三藏,是为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及著名律宗高僧慈舟大师的弟子,其戒行、 教理, 受到
全国佛教界的敬仰,是当代佛教界道隆德高的领袖。心广法师在恩师的教诲和栽培下,勇猛精进。一九八四年,考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在佛学和修持方面都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一九八六年五月,心广法师于佛学院毕业,并受具足戒。戒期圆满。回到河南,在省佛教协会工作(当时河南省佛教协会开设在开封市的河南佛学社内),致力于河南的佛教建设。心广法师出任佛学社当家师后,在佛学社道场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成绩卓然,深为大家敬重。一九八七年河南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之时,年仅二十二岁的心广法师当选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一九九二年四月,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在大相国寺为净老举行示寂回向法会上,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不顾年迈体衰亲临开封,为净老致辞。法会期间,赵朴初会长亲切接见年青有为的心广法师,勉励他继承先师意志,做弘法的接班人,复兴佛教。心广法师不辜负赵会长与净老的悉心教诲,数年来,创办了河南佛学社弘法慈济功德会,影响已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弘法慈济组织。就在他的多方协调尽心努力下,古观音寺的三圣殿、山门殿、钟鼓楼次第落成,由一破旧的民宅建筑成为一座殿宇庄严的佛教道场。中原独一无二的包括念佛堂、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一体的大型建筑也在古观音寺落成。心广法师的功德芳誉四播,令人赞叹
一九九八年,基于心广法师突出的业绩和领导能力、经省、市政府领导、省佛协推荐和赵朴初会长的提议,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由他接任大相国寺主持。他入住大相国寺后,再力展宏图、饶益有情。两年来,心广法师不但规划了大相国寺南建北扩的停车厂、下院、菜园等蓝图,全面开展了大相国寺的硬体建设工作,且首期完成了大相国寺放生池的工程;在此同时,他为培养僧才,续佛慧命,振兴河南佛教,又在大相国寺举办僧伽培训班,亲任讲师,为计划筹办的佛学院打基础。另外,还籍自己的文化优势,著力于大相国寺传统文化工作的挖掘工作,编辑出版了大相国寺系列文化丛书,期冀大相国寺真正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名寺。心广法师在《大相国寺传奇故事》序文中特别强调了佛教文化的重要,他说:从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等一系列古代著名诗人,到康有为、谭嗣同等近代文化巨匠,他们从深厚的佛教文化中吸取的精神甘露所培育的高贵人格和才学,使整个的中华民族的形象都为之挺立和闪耀,充盈着感人的风采…..。
如今,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佛学基础的青年僧才,他在佛教发展和建设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四众的敬重,而被推选为河南省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然而心广法师仍一如既往,以其朴实平常的心态,关爱着天下有情众生。用他的话来说:今生最有意义的工作,乃是爱国爱教、弘扬佛法、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现在,寺院已经完成了放生池、山门殿的修复和大相国寺停车场的建设。 “南建北扩”发展蓝图,今年已基本完成了南建计划,北扩工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协助下,已开始启动。听源杰法师讲,深藏于心广法师心中最大的愿望是——重建大相国寺最著名的“资圣阁;他希望不断的挖掘和整理大相国寺的佛教文化,保持大相国寺的历史文化独特优势,并让它在旅游观光方面的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在前阶段,大相国寺佛乐团代表河南和佛教界赴澳门,为澳门回归五周年祈福,并进行佛乐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另外,大相国寺还提出《将大相国寺市场建筑群归并大相国寺》的提案,拟在归还的大相国寺建筑群,建立一座国内首家“世界五大宗教历史文化博物馆”,开辟讲经堂、念佛堂、禅堂、梵音堂、书画院、佛文化研究所、图书馆、中原文化厅等文化设施的伟大设想。
源杰法师还告诉记者,目前,大相国寺正在规划于开封市西郊,筹建下院――“大相国寺菜园”,弥补大相国寺在“《水浒传》中有史,大相国寺中无园”的缺憾,规划在园内设寺院区、塔林区、世界著名寺院微缩景观区、鲁智深展馆和习武馆等九个部分,这些项目的投资资金由相国寺自筹、友好寺院捐赠、吸引外资三部分组成,本着高起点、高标准 的“园林寺院”目标,一步一步把大相国寺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名寺,再现宋代皇家寺院的辉煌。
告别心广大和尚,回头仰望巍峨的寺院,心却有几分落莫。因缘聚会感受了人缘、善缘、法缘,“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细揣着无我、无相之境地。“因过竹院逢僧语,偷的浮生半日闲”。离开佛的梵宫,又要回到红尘之中。脑海里悄然想起一首调寄《踏沙行》词:
千种痴情,万般贪恋,
轻轻抖落随风散。
菩提非树镜非台,
迁流大化尘缘断。
笑看山河,闲观星汉
忘机忘我夕阳晚。
长空不碍白云飞,
何须寻觅曹溪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