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采茶剧《八子参军》引发“扩红”历史新思考

   2016-02-23 296
核心提示:6月6日至7日,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评剧院上演。

   

        6月6日至7日,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评剧院上演。该剧由赣南苏区真实故事改编,生动再现了当年中央苏区人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和极为踊跃的行动参军参战,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包括将军后代、文艺工作者在内的近20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八子参军》所反映的“扩红”历史也引发了观众对革命历程、苏区历史、老区发展等问题的新思考。
  《八子参军》的故事来源于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三版曾报道过的一则消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杨荣显响应中央“扩红”号召,将八个儿子送去参军,八个儿子全部牺牲。从此,“八子参军”的故事在苏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2011年,为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赣州市委、市政府将其搬上舞台。歌剧舞《八子参军》除了运用赣南采茶调著名歌曲《十送红军》的旋律外,还运用了大量客家元素,更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于都唢呐“公婆吹”。该剧的音乐舞蹈水准和舞台美术效果得到了舞蹈学院负责人和空政文工团作曲家等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八子参军”是当年苏区“扩红”的典型代表。“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在当年赣南的每一个乡村都能见到。据统计,当年赣南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军“扩红”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余万人。而赣南苏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多达近11万人,红军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倒下3名赣南籍烈士。
  《八子参军》的生动演出使得将军后代卢女士几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她坦言,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父辈是怎样参加红军的,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都让她感觉是自己的亲人。“我是老红军的后代,父辈们都已经去世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了解他们当年的苦难和辉煌,了解他们当年参军的每一个细节,了解苏区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来自二炮的军旅作家徐剑认为,《八子参军》对死亡有了一个更新的诠释,不仅仅是枪和炮的体现,而是从勇敢和牺牲、爱情和死亡、胜利和付出的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艺术阐述。他认为,这种表现形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启迪。
  精彩的演出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不少年轻观众走出剧院时用手机上网搜索“扩红”和中央苏区的历史。在北京舞蹈学院就读的两位女生,分享着手机上搜到的信息:“1934年夏秋,中央苏区再次掀起扩大红军的运动,从5月至9月,召集了红军新兵近10万人”。这一记录源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长征》一书。“扩红”10万人的数字让这两位“85后”极为惊讶。她们坦言自己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但能想象其中必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散场后依然伫立在巨大的演出预告牌前不愿离去的雒先生说,历史上“一门忠烈”的故事很多,比如杨家将、岳家军,他们的确值得流芳千古;但在当年的苏区,有那么多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普通百姓、普通农民,他们也是“一门忠烈”。“也许他们不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典故,但他们是用朴素的行动来承担天下兴亡”。雒先生呼吁大家多关注“杨显荣们”的后代,多关注苏区、老区的发展。
  军旅作家徐剑曾跟随作协两次到赣州体验生活。他同样谈到,“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不能忘了现在仍然在赣南老区的人民。他们的祖辈参加了播种,却没有收获。我们应该共同携手,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徐剑建议在赣州的山水间和宋城上,效仿《漓江印象》打造《八子参军》的大戏或影视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所有到赣州旅游的人,亲身感受那凤凰涅槃般的红色革命岁月。他说,虽然当年那些赣南的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没能走完长征、没能走到延安、没能走进北京城,但作为后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的故事和事迹走出赣南,而不能让他们被历史湮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1439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