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封存百年经典 《续琵琶》再上舞台

   2015-12-18 互联网网友54
核心提示:昆曲素有百戏之祖的美誉,已走过六百年的历史。《续琵琶》是一部难得的传奇佳作,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曹雪芹特意提到祖父曹寅创作的《续琵琶》及剧中的《制拍》一折。

  

        昆曲素有“百戏之祖”的美誉,已走过六百年的历史。《续琵琶》是一部难得的传奇佳作,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曹雪芹特意提到祖父曹寅创作的《续琵琶》及剧中的《制拍》一折。曹寅的友人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一书中,也曾描述过该剧的演出详情。我们现在看到的《续琵琶》剧本,是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残抄本35本,抄录于康熙年间。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的倡导下,北京曹雪芹学会、中国戏曲学院和北方昆曲剧院联合将《续琵琶》挖掘整理,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真实展示。但《续琵琶》除了在家班演出外,诞生300多年来从未公开演出过。
  2010年5月,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向红学家胡文彬先生请教《续琵琶》的情况时,胡先生表示自己手里有这个本子,并已经过初步笺注。为了更好地研究曹雪芹,深入探究曹家的家世对曹雪芹创作的影响过程,北京曹雪芹学会决定联手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将这部剧作重新整理、笺注并搬上舞台。为此他们找到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伟和他的爱人梅花奖得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
  这部传奇佳作在书本里藏了300多年,但“立字成像”真正搬上舞台却只用了28天。兼任导演和主演的涂玲慧说,曹寅在昆曲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深,剧中曲牌设置和表演提示都非常精准,为今天的创作者排演该剧铺平了道路。
  出演续琵琶得到红学界和昆曲界、戏曲界的齐声赞美。胡文彬感慨地说:“没想到曹学研究竟然挖出来个‘金娃娃’”。
  除去学术研究价值,《续琵琶》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昆曲以往给人的感觉就是咿咿呀呀的“水磨腔”,细腻有余而力量不足。但《续琵琶》却兼具阴柔与阳刚之美,优雅精致之外也有浑厚苍凉、大气磅礴的美。全剧以北曲为主,兼有南北合套,整体感觉大方稳重,让观众得以窥见昆曲的另一面。
  戏曲作品中的曹操往往以奸诈白面出现,但《续琵琶》中,曹操则是“外扮孟德,不涂粉末”,难得地以正面形象出现。《台宴》一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招贤纳士、意欲统一全国的抱负。
  《胡笳十八拍》可以说是《续琵琶》的灵魂音乐。剧中非常忠实地还原了《胡笳十八拍》所作时代的音乐特点。该曲气质沉郁苍凉,曲调沉而不浊,演唱更是古朴悲怆,让观众更能深刻地体会在胡十年的蔡文姬,心中有多少辛酸。
  专家看法
  中国戏曲史不应忽略《续琵琶》
  段启明(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
  排演《续琵琶》不是因为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续琵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整理。中国戏曲史应该给《续琵琶》一个正确的地位,中国戏曲史不应该忽略这部作品。
  胡文彬(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
  我不爱看戏,这部戏却让我看得大为振奋。蔡邕宁死不屈,面对死亡时还惦记着自己的事业如何传承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人的骨气与美德。这种美德教育是今天应该提倡的。
  欧阳启明(北京昆曲研习社社长)
  昆曲在传承过程中经常是传承一半舍弃一半,很多像《续琵琶》一样的作品都遗失在历史长河中了。《续琵琶》的制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传统剧目的挖掘不能只靠剧院,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其中。
    经典的文化应该传承,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大放光彩而不懈努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1193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