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寻找音乐的根源 感受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

   2015-12-15 互联网网友56
核心提示:西洋古典搭配中国传统民乐,音色、风格各异的西班牙风笛中穿插着印度鼓的鼓点6日,一场由国际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领衔的演出在杭州登台。由不同国别、不同肤色的演奏家组成

  西洋古典搭配中国传统民乐,音色、风格各异的西班牙风笛中穿插着印度鼓的鼓点……6日,一场由国际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领衔的演出在杭州登台。由不同国别、不同肤色的演奏家组成“丝绸之路”乐团,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乐器演奏,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气氛热烈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混搭”音乐会。

  一开场,来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乐曲《卡隆特》便惊艳全场。西洋古典乐中的大提琴、中国民乐中的琵琶、笙,日本类似“萧”的竹制尺八,伊朗的四弦“二胡”弓型鲁特琴以及印度的高低音双鼓——塔布拉鼓,还有西班牙形状独特的风笛——盖塔……或萧瑟苍茫、或悠扬空灵,融合不同地域、风格的演奏立即将观众带入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神秘国度。

  观众陈女士专为一睹马友友风采而来。虽然马友友在乐团的演出中常常甘当配角,但这并不妨碍她为这场演出给出很高的评价:“演出让我感到轻松、自在和欢乐,就像在篝火边跳舞、庆祝节日的感觉。”而来自浙江财经学院的观众陈教授则觉得,这种混搭的演奏风格,有点像绘画中的“印象派”。他解释说,不同于古典交响乐以旋律美为主,这种“印象派”的音乐更像一个个动感的画面。

  杭州的“混搭”式跨界演出并非“丝绸之路”乐团的首次尝试性演出。“丝绸之路”成立于2000年,成员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乐团不仅曾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巡回演出,还出版了5张唱片。在去年的格莱美奖评选中,其中的一张唱片还曾获得过年度“最佳交汇古典唱片”提名。

  “我只是一个跨界与融合的尝试者和探索者,当下全世界音乐界都在走这条道路。”这是作为乐团艺术总监的马友友经常重复的一句话。他表示,顺应着这样的潮流,“丝绸之路”乐团并不是在西方第一个做跨界音乐的。

  但“丝绸之路”无疑是跨界音乐尝试者中的佼佼者。据介绍,乐团在创办初期也曾遇到困难:比如有些曲目需要邀请一些不同类型、风格的乐器演奏家;大家如何合作愉快、和谐演奏;以及琵琶、尺八等一些音色特别的乐器如何在演奏中得到平衡等。经历了多年的互相磨合,才形成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音乐形式。

  回顾创办乐团的契机,琵琶演奏家吴蛮称,就是“想要寻找音乐的根源,同时又想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她说,自己曾尝试将中国传统的戏班子和皮影戏带到纽约,并获得了远超过她预想的成功。这一切,让她“重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并与马友友一拍即合,成为“丝绸之路”最早的团员。

  “独立的音乐特色是实现‘跨界’的前提。”吴蛮介绍,乐团的团员不仅能够高超、娴熟地使用乐器,很好地通过合作来凸显彼此的优势,而且还能根据乐团的乐器特色,重新谱曲或改编一些曲目。而一些专业作曲家也会受邀,为乐团量身定制曲目。这一切努力,都让乐团在众多探索者中显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音乐是一种文化语言。希望观众离开剧场后,能带走演奏者期望传达的感受,以及音乐背后的含义。”通过音乐这种无国界的共通语言,传达信息并沟通了解――这是马友友和他的团友们最终的理想和追求。

  据悉,本次演出是乐团亚洲之旅的一部分。在为期半个月的巡演中,将有包括香港、广州、上海、西安、北京和首尔在内的多个城市的观众有机会感受“丝绸之路”带来的异样音乐风情。在演出期间,部分中国传统民乐演奏者还将飞抵台湾,与台湾原住民民歌尝试一次新的“混搭”表演。

  (来源:新华网 浙江频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1145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