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结婚都会去买婚庆用品,很多婚庆用品都是用机械化制作的,但是最近出现了八旬老人缝制结婚用品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生活在宿豫区侍岭镇朱岭村的刘福美老人虽然已经82岁高龄了,但她做起针线活来细致利落。缝制结婚用的绣花鞋和绣花枕套是刘奶奶的拿手绝活,村里的哪家有喜事,一定都会找上她。66年来,刘奶奶都免费为村民服务。
虽然刘奶奶已经年过八旬,但是眼睛一点儿都不花,平常做鞋穿针引线也不费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针线活,现在也没有什么要操心的事,平时就描描花样,绣点花。“都是乡里乡亲的,帮别人忙,也是应该的。”刘奶奶说道,没想到这一做就是66年。在这六十多年间,有很多穿着刘奶奶做的绣花鞋的新媳妇,现在已经成了婆婆,而且只要刘奶奶能够忙得过来,她就一定会帮忙。
在与刘奶奶聊天中得知,刘奶奶是宿豫区侍岭镇朱岭村人,其父亲去世早,没有兄弟姐妹,是家中独女。16岁的时候,就和本村的一些长辈学习一些针线活,时间长了,村民们都发现刘奶奶无论描花样还是绣花,都做得非常好看。只要谁家有喜事,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刘奶奶。
刘奶奶说,66年来,刺绣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从没指望靠刺绣发财致富,相反还要自己花钱买材料。平日里,喜爱刘奶奶手艺的人会向她讨要一两件绣品来收藏,附近一些要出嫁的姑娘也会慕名而来,恳请刘奶奶帮自己绣一件留作纪念。只要有空,刘奶奶就会爽快地答应下来,而且分文不取,还要自己花钱购买材料。记者看过刘奶奶的部分刺绣作品后,作为一个外行人,也一下子就被她的作品深深吸引了。精美的构图,绚烂的色彩,细腻的针脚,还有那浑然天成的色彩过渡,无不令人惊叹。记者在她的一件绣品上,发现绣有“无限美好”四个字。“这是别人写给我的,我就照着绣了。”刘奶奶说道。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没有上过学的刘奶奶,为何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
因为刘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她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她看过的花样,只要一遍,就能够记住。电视里龙袍上的龙,鸳鸯戏水的鸳鸯,刘奶奶虽然没见过实物,但凭着她的记忆,也能将其绣得栩栩如生。
这样算是一门手艺,而且是无法比拟的手艺,希望能够流传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属于中国传统风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