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80后陷“人情债”迷局 专家称婚宴红包更像互助储蓄

   2015-11-20 网络网友68
核心提示:本文引用自欢庆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有很多的亲朋好友都在筹备婚礼,礼尚往来是不是个褒义词呢?80后陷“人情债”迷局 专家称婚宴红包更像互助储蓄,可见随礼的人个个都在发愁,提起随礼人们都头疼,红包少不了,可是人情却在慢慢的变淡,当人情变成了消费,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还需要人情吗?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情往来呢?从今天起的这个栏目,我们将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透视人情消费。
  
  关键词:群发请帖铺张婚宴互助储蓄
  
  口述者:李石,34岁,沈阳市某高科技企业科研部门副主任。
  
  我和我媳妇在一个单位上班。我们单位是国家重点企业(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不能在报纸上透露真名)。
  
  我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到这个单位工作的,我现在是一个科研部门的副主任,她是一个分公司的办公室助理。在这样人才众多的单位里,有现在这个位置,我们还是挺满意的,这也是凭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自强自立是我俩共同的追求。所以,虽然我也勉强算是80后,但对现在单位里新来的80后大摆婚宴的做法非常看不惯。
  
  先算算账吧。我这个部门有150多人,每年都要新来三四个毕业生,没几年就都陆续结婚了。在内网上群发邮件,挨个发请帖,主任、副主任都请。一年至少也得有10份。我媳妇在办公室工作,交往的人也多,有的新来的人家认识她,她不认识人家,可既然收到了请帖,那就得随礼啊。女的还好,找个借口,家里有事,孩子没人带,就可以不去了,包个100块钱的红包就行。我好歹算个小头头,必须到场,一个红包至少200元,要好一点的同事,至少500元。
  
  就这一项,那天仔细算了一下,我们夫妻俩这一年七八千元都挡不住。此外,还有同事生孩子的、同事生病的,同事的家人生病的、去世的,大家都随礼,我不随,显得太各色。这些还只是单位的,还有家里的、社会上的、同学朋友的事,最后也都是一个份子钱了事。
  
  当然,对于生病、去世这样的事,包括自己家亲戚之间的交往、给长辈的拜年礼物、给孩子的压岁钱,我觉得应该有,至少可以量力而行。毕竟咱中国人就讲究个“礼”字嘛。有问题的是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婚礼,未免太铺张了。我11年前结婚,当时也办,但单位里绝对不敢每个人都请,觉得刚到单位,还没干出点成绩,就让人家随礼,太抹不开面子了。现在的新人可不管这个,就是挨个请。这一点,有好的一面,就是显得一个团队比较抱团,特别是领导都来捧场,给新人长面子。但是坏处更多,简单的同事关系变味了,感觉这些年轻人就是在靠这件事攒点钱,不够自强自立。
  
  我们是个科研部门,主要靠科研成果说话,能进我们单位的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是能吃苦才完成学业的,是有自尊心的、很自立的人。为什么也要靠婚礼大操大办来为自己积攒家庭的第一笔财富呢?再说,这钱不是最终还得还吗?这么年轻就把自己陷入到人情往来的局里,太没意思了。
  
  几天前,我们部门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去世了,人特别好,年轻人结婚他都去,每次都拿500元。他的病来得突然,很快就过世了。出殡那天,没见到几个年轻人,我觉得心挺寒。
  
  还有一件事我想不通:从我结婚到现在,11年了,婚礼的套路就没怎么变过。以前婚宴上改善一下生活,猛吃一顿也对,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铺张浪费。80后总说自己跟老年人有代沟,我看在这件事上他们也没时尚到哪儿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0798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