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清明上河图走了 兰亭序来了

   2015-10-13 91
核心提示:经历了排队观展深夜送别的盛况,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第一期落下帷幕。昨天,故宫利用周一闭馆日进行换陈,“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今天起开始对公众开放。
兰亭序
兰亭序
  欢庆网消息:经历了排队观展深夜送别的盛况,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第一期落下帷幕。昨天,故宫利用周一闭馆日进行换陈,“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今天起开始对公众开放。记者获悉,共129件书画在第二期亮相。换陈后,“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武英殿展区)展出书画78件,其中除23件清代书画,其余55件均为新的展品;编纂篇(延禧宫展区)展出文物115件,除41件沿用第一期展品外,其余74件是新的展品。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第二期“石渠宝笈特展”在策展的理念、展览的结构上没有变化。没有来得及参观第一期的观众,在第二期展览中同样可以了解《石渠宝笈》,对其编纂、典藏有全面的了解。尽管此次换陈展品多,但展品依然精彩。从换陈的数量上看,第二期几乎是另一个展览,这一次展览主要讲收藏,几乎所有展品都是全部展开。在院方推荐的重点展品目录上可以看到,包括推荐展品东晋顾恺之所绘《列女图卷(宋摹)》、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宋徽宗赵佶绘《听琴图轴》以及宋代书法大家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等精彩藏品均在展出之列。

  据介绍,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半印小玺,故称“神龙本”。此本将若干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均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现出先后书写的层次。既保留了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自然生动。在众多临摹本中,尤以冯承素摹本最为精美,为古今之冠,有史以来,从没有第二件书迹能与之相比。它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不管是间架结构,还是行笔的踪迹、墨彩的浓淡,都十分清楚,极为自然生动,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具有一定的“存真”性。符合古人所谓“下真迹一等”的评价。启功先生也曾经高度评价了冯摹神龙本《兰亭帖》在书法史上的特有价值:“在流传后世的各种刻本、摹本中,‘神龙本’最忠于王羲之的真迹。”

  第二期“石渠宝笈特展”展品中,另有宋徽宗赵佶所绘《听琴图轴》也颇为引人关注。赵佶勤于书画且精于收藏和鉴别,在位二十五年间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并刻《大观帖》。赵佶不仅有许多书画作品传世,一些传世名作亦经过他亲笔题押,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听琴图轴》画面右上有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字,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由于本幅有徽宗题名与画押,此作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后经学者考证,实为宣和画院画家描绘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

  故宫九十院庆之际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是《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第一次展览,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让观众欣赏书画铭心绝品,了解清宫典藏书画的聚散和特质,认识书画鉴定的研究方法。据悉,两个展场两期一共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展览至11月8日结束。本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0161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