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茅台酒:能喝的艺术品

   2015-09-23 网络网友57
核心提示:本文引用自欢庆网。

  茅台价格昂贵,去年在拍卖会上113瓶茅台酒共拍出1200多万元,其中一瓶1992年仅生产了10瓶的汉帝茅台酒就拍出了890万元的“天价”。如今茅台不仅仅是酒而已,更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


  
  考究的酿造工艺
  
  茅台酒因产于贵州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茅台镇独特的环境提供了茅台酒不一样的酿造氛围。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不足500米,终日云雾缭绕。夏日持续高温期长达6个月,全年大部分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之中。“这种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酒时微生物的繁殖,且芳香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最多。”
  
  茅台酒以本地优糯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多次下料、蒸煮、发酵、取酒等程序,生产周期长达1年。再经过3年以上的陈贮,勾兑调配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考究的酿造工艺使茅台酒成为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的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赵晨说:“酱香型酿造工艺较复杂,一瓶最新的茅台酒从出厂到出售要放5年,这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放的时间越久就越有价值。”
  
  茅台酒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坊间流传着茅台酒“扣杯隔夜香”的美名。陈毅有诗云:“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酒香不怕巷子深
  
  茅台酒的酒香第一次走出深山是在2000多年以前。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将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带回长安献给汉武帝,受到汉武帝“甘美之”的称赞,并留下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而茅台酒香迈出国门为世界所熟知,则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扬国威”的典故。当年茅台酒作为中国的产品之一参加展览,当博览会的评酒会临近尾声时,外观粗糙的茅台酒静置在角落无人问津。中国代表团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在地上摔碎,浓郁的酒香立即散开,使在场的评委大为惊异。在反复品尝后,授予了茅台酒“金奖”的荣誉。
  
  自古以来,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详细的讲茅台酒背后的文化故事,可能两天两夜都讲不完。国际上,茅台酒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之一。”赵晨表示,茅台酒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展示给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
  
  谨防“旧瓶装新酒”
  
  近年来,茅台酒可谓是各大拍卖会的宠儿,几乎占领一切酒类专场拍卖的主导地位,众多的买家就是冲着陈年茅台酒而来领号举牌。而陈年茅台动辄数百万元的成交价,也让投机取巧的作伪者不择手段。赵晨告诉笔者:“现在一提到陈年茅台,很多人会下意识警觉是不是假货。因此,在收藏茅台酒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辨伪技能是必要的。”
  
  “茅台酒与古董字画一样,都是艺术品。真伪鉴别也是一样,都要靠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要多看多学,了解茅台酒背后的知识。有经验的收藏家在看到一瓶茅台酒时,马上可以反应出与这瓶酒相关的历史信息、生产背景及应有的特征,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准确判断出眼前这瓶茅台酒的真伪。”赵晨表示鉴别真伪离不开经验积累,“把游泳学会了,再深的水也不怕了。”新出厂的茅台酒只要到可信赖的商场和指定销售点购买即可,而市面上陈年茅台酒作伪方法五花八门,消费者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新仿”、“整器作伪”、“旧仿旧”等方法中最难分辨的当属“旧仿旧”。作伪者“旧瓶装新酒”,选择有一定年份的茅台酒瓶重新封装成年份更高的酒,或者对同一时期的产品商标进行更换以谋取暴利的行为。在茅台藏酒界,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打孔”。这是针对“跑酒”的陈年茅台进行的一项增加酒水含量的作伪方式,作伪者用专业微型钻头在瓶上隐蔽处打一个小孔进行灌酒,然后密封。外观上几乎没有变化,一旦品尝就会发现口感差别甚大。茅台酒换标是另一种容易蒙蔽收藏者的方式,作伪的材料全部用正宗茅台酒的“部件”,所以辨别起来很困难。茅台酒在不同时期使用过“葵花”和“飞天”等标贴,不同年份的茅台价格存在许多差异。作伪者就将标贴互换,造出以假乱真的“老茅台”。
  
  赵晨告诉笔者,对于陈年茅台的辨伪首先要掌握其各个时期的产品特征,仔细检查是否有破绽。对于封口缺失、损坏的藏品,无法判断的宁可放弃,不要贪图低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9900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