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结婚都要穿上婚纱,拍一套自己喜欢的婚纱照,那么你知道婚纱摄影的起源吧!一起来看看。
婚纱照据说起源与日本,在明治时代后期,有大量的日本人到美国等地”洋插队”,这些人多半是身强力壮的单身汉。因为当时明治政府明确禁止日本人与西洋人结婚,于是这些单身汉只好通过家乡得朋友介绍,用信件方式照对象了。而女方往往急于攀上这门海外姻缘,于是让相亲照片尽量突出优点,掩饰缺点,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而这种奇特的婚姻,在历史上则被称为“照片婚姻”。
有趣的事,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曾推波助澜。1908年,日美签署“绅士条约”,承认“照片婚姻”,允许日本新娘入境。然而,大概是照片上的日本新娘长的太相识了,不久每个人就修改了这一条约,规定“照片新娘”必须在带动后于入境处和新郎去办婚礼,由美国牧师带着宣誓,捅死拍照留念。这种情况一种持续到大正年间美国开始限制移民。这样的照片传回故里,成为新娘家炫耀的资本。于是本土新郎新娘也就顺理成章接受了结婚要照相的观念,并且发展成套路化得结婚纪念写真了。并由台湾,英国,法国等地推广,宣传,慢慢形成了传统影楼的风格。
在19世纪之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并没有统一的颜色和规格。1499年,在法国路易十二与布列塔尼的安妮的婚礼上,新娘所穿的结婚礼服是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婚纱。传统婚纱一般为白色,采用白色的传统可追溯至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婚礼。当时女皇穿着白色婚纱,拖尾长达18尺。官方照片被广泛刊登,不少新娘希望穿着类似的婚纱。这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而拖尾的长度也是新人富有的象征。
20世纪中叶,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中国的审美意识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起初,某些有宗教信仰的新人穿着白色的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后来这种文化也逐渐普及,更多的新人选择了类似西方的教堂式婚礼。
东西方新人的忌讳有所不同。在美国,结婚典礼之前新郎不能看见女方的婚纱款式,所以挑选婚纱时,女方多会和姐妹或女性朋友前往挑选。因此,美国新人的结婚照多是婚礼现场拍摄。
在东方社会中没有这个忌讳,因此台湾与香港的婚纱公司除了提供礼服出租之外,还延伸出婚纱摄影行业,提供专业的摄影棚、摄影师及其他婚礼相关服务,帮新人拍摄婚纱照,并制作结婚影集和条幅,放在婚礼现场供来宾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当80后们要开始拍婚纱照时,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婚纱影楼千篇一律的婚纱照风格。个性时尚的新人们都想拍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又漂亮的婚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