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非儿戏,用心来经营,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85后的陈建和汪萍终于还是走上了法庭。昔日的情人,多年的夫妻,如今的原告和被告。
陈建和汪萍是老乡也是大学同学,二人在校期间自由恋爱,成绩优异,羡煞旁人。一毕业,二人就落实了工作,汪萍考入当地公务员,陈建则进了保险公司上班。工作后第二年,陈建就在城里购置了新房,随后又添置了轿车,年底,二人便顺理成章地喜结连理,婚后,小俩口的生活更是香甜如蜜。但好景不长啊,汪萍急躁的脾气让陈建及其家人受不了了,终于,两夫妻之间吵闹的一件小事成为了两家人撕破脸皮的导火索。
陈建和汪萍都是独生子女,婚后二人自己从不开火,隔三差五到双方父母家“蹭饭”,随后便会住在一方父母家。
这天,小两口在公婆家吃完饭就住下了。汪萍因在自己家穿睡衣随意惯了,在公婆家也就不自在了,而且从他们二人的房间到卫生间要经过公婆的房间,巧的是她公婆习惯开着房间门睡觉,这样比较通风。于是,汪萍在洗漱之前让陈建先和还在看电视的公公沟通一下,关上房间门,等她洗好了再打开。陈建嘴上应下了,但等汪萍出了卫生间却看到陈建仍端坐在自己房间里看电视,而公公的房间门仍大开着,汪萍顿时怒火中烧,憋着气站在卫生间门口小声叫陈建,数遍后,陈建看电视入迷了,没有听到。
这下,汪萍忍无可忍了,摘下眼镜砸到房间门口,陈建这才起身跑到卫生间,汪萍责问陈建为什么不把门关上,陈建反驳说他父亲在看电视,而且客厅的灯全部关掉了,看不到什么的。汪萍当然不依,见陈建总是将自己很在意的事情看得云淡风轻,汪萍就给了陈建一巴掌,不过她认为就是轻轻撩了一下,算不上打。
这下陈建也火了,于是明知是自己有错在先,也绝不认错。双方就这样从关不关门扯到互不关心对方直到均撂出了狠话——离婚。
在一顿争吵之后,汪萍夺门而出。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了。在汪萍半夜出走之后,陈建家人一个电话都没有,这让汪萍彻底寒心了。回想起之前到陈建家吃饭,陈建父亲每次谈到种种“说者无意,听着有意”的话题时,陈建都装作漠不关心,从不站在汪萍的角度替她考虑的情形,让汪萍最终决定了离婚。汪萍的父母怎么会忍心到看宝贝女儿受委屈,便变相“怂恿”汪萍一纸诉状将陈建送上了被告席。
承办的卢法官在接到案子后,便当庭进行了调解。在分别对陈建和汪萍作了谈话笔录后,了解到其实二人感情基础很坚实,就是因为一些小矛盾处理得不妥当,更缺乏沟通,才导致矛盾从量变累计到质变爆发。其实二人都舍不得对方,但是都好面子,都不肯先认错,先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而且本案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陈父的态度,陈父认为汪萍的脾气性格太倔,而且好胜心太强,所以平时经常教育批评。为此,陈父经常干预两夫妻的婚姻生活,深怕自己一直“保护”在眼皮底下的儿子受委屈。而汪萍的父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又经常给女儿“出谋划策”。就这样,陈建和汪萍的婚姻顶着种种家庭压力,背上了重重的精神枷锁。
卢法官在了解了情况后,为他们家举办了一场“家庭谈话会”,让陈建及其家人和汪萍及其家人坐到一起,开诚布公地将心里的矛盾、疙瘩统统摆到桌面上,每个人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敞开心扉地聊一聊。果然,三个小时的谈话会起了明显的效果,双方父母亲听到了儿女内心最真实、最细腻的语言。也明确表示,以后学着尽量不干预小两口的婚姻,让他们自己学着处理婚姻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最终,一场“离婚闹剧”以撤诉收场。
婚姻不是儿戏,不是过家家,其中包含着责任、义务、承担、相濡以沫、牺牲和奉献。承受了太多压力的婚姻是不堪重负的,经受不起太多的诱惑和挫折,夫妻相处是需要信任、包容和理解的。想要幸福生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用心经营,这样才会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