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别具一格的单车婚礼主角是对80后青年。新郎王燕峰,今年32岁,在呼市一事业单位工作。新娘孟娜雯,今年25岁,去年大学毕业。
“我们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在一次巧合中相识。”谈起与妻子的相恋过程,王燕峰说,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健身,骑自行车健康又环保,他和妻子先后加入车队,两人有了共同的爱好,感情、生活变得更融洽。
“如今有很多人关注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我们就想着婚礼不要太奢侈,所以就依托自己的爱好,举办了这次自行车婚礼,给自己留下一个特别美好回忆的同时,也为呼和浩特的蓝天做一点小贡献。”新娘孟娜雯说。
“她一有这个想法就告诉我了,我也非常赞成。”新郎王燕峰说,一个简单、热闹、省钱而又有意义的婚礼,也是他想要的,所以通过朋友发出了倡议,没想到,立刻得到车友们的响应。
为了举办这次婚礼,夫妻两人一起说服了父母,让他们理解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种种好处,最终得到了亲友们的支持。
计划30人来了近150人
婚礼定在3月30日上午举行。当天早晨7点30分,记者来到在预订的迎亲队集合地点——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东街金岁酒店东侧时,现场的车友已经超过50人,他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鲜花、彩带和小红旗,开始装扮单车。
车友们的细心和努力,让夫妻俩十分感动。“举办这样特别的婚礼,我刚开始也有顾虑,消息是车队朋友帮忙发出去的,当时心中还是很忐忑。”王燕峰说,消息发出去一个小时后,一位车队的大哥就打电话说愿意帮忙,随后还有许多人加入、鼓励他们。
“所以我们就有了信心,抱着这种想法等待到今天。”但让夫妻俩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只有30多人的队伍,集合的时候一数,竟然达到近150人。而且除了他们自己的车队,还有其他五六个车队的人也参与其中。其中最小的车友只有13岁,最大的50岁。
途经7条街道骑行16公里
上午8点30分,近150人组成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高大的伴郎骑在最前面开道,车后载着一只可爱的毛绒大熊。
紧随其后,就是当天婚礼的主角:新郎一身燕尾服,骑着一辆崭新的山地车,车头系着“心”形状的花环。新娘穿着美丽的白色婚纱,骑车相随,一路上笑容灿烂。众车友在后面紧紧跟随,车队中欢笑声不断。
两人的甜蜜婚礼之旅,就此拉开了序幕。
一排最多四行,遵守交通法规,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记者看到,车队的阵势虽然浩大,但每一名车友严格约束自己。
自行车队从鄂尔多斯东街出发,一路途经丰州路、新华东街、昭乌达路、新建西街、呼伦南路,最后到达了婚礼举办地——迎宾北路一家饭店。
车队所经之地,路人无不啧啧称奇。
“自行车婚礼?真有创意!”在新华大街,市民何先生赞叹说,这样的迎亲车队不会造成堵车,还低碳环保!
“哇!好浪漫!”在新世纪广场前,一位小姑娘望着驶过的车队冲同伴说道,并用手机拍照。
伴着一路的欢乐,大约10点,迎亲车队骑行约16公里后到达婚礼举办地,刹那间,现场鞭炮声、掌声、喝彩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新人感言:“非常奇妙”
没有宝马、奥迪、奔驰列队,但这场婚礼足够“豪华”。对于众多车友,一对新人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昨日下午,再次提到骑车婚礼时的场景,王燕峰仍难掩兴奋之情,并对帮助他们的人表达感激之情。“这几天,车友为婚礼忙到很晚。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们就没有这么难忘的婚礼。”
“当骑行在路上时,我的感觉非常奇妙。我以前从没想到,自己的婚礼会以这种方式进行。我们这样的婚礼是很少见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难忘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自行车队伍中,倡导低碳环保出行。”
在王燕峰说话时,新娘孟娜雯一直含笑注视着他。“我真的很开心,很幸福。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我们的自行车婚礼,我永远难忘。”
说话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