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学者称七夕节不是中国爱情节 呼吁勿误读传统

   2014-08-02 217
核心提示:月2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随着民间传说中的经典爱情代表人物牛郎、织女即将“相会”,各地商家为“中国爱情节”商战硝烟再起。
       欢庆网消息:8月2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随着民间传说中的经典爱情代表人物牛郎、织女即将“相会”,各地商家为“中国爱情节”商战硝烟再起。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中国民间古老习俗。相传,每年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或源于牛郎织女再相会的凄楚动人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如今多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对此多位学者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爱情节,呼吁请勿误读传统。
 
       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勇教授表示,七夕节在古代从来不是什么爱情节,而是关于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文化节日,起源于中国,后遍及东亚各国。因要求妇女明确女红修养,节日活动以乞巧为主,故而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七巧节、“女儿节”。
 
       梁勇说,七夕节原本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各种乞巧活动。这是一个女性的节日,文化精髓就是学好女红,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之一。乞巧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区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节习俗如今在许多大城市已被某些人误读,甚至被扭曲为所谓中国的情人节,而失去了乞巧节本真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梁勇说,在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乞巧节的文化仍然保持着女性家庭角色定位的本色。家长鼓励少女学习女红手艺,传承男耕女织的传统美德。
 
       对此,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也认为,对传统节日要有正确的解读,中国七夕节按历史文献记载和传统文化内涵及表现民俗事项看,此节是乞巧的节日,是女人祈求上天或神灵使自己变得聪明伶俐,实现女人梦想的节日。“如果中国传统节日被商业外衣包裹后,节日的价值会变得轻多了,也容易造成误导。”
 
       郑一民说,节日内涵以女人为主体,是女人自省自立自强,实现女人梦想的节日,不是爱情。但客观说也有爱情因素在其中,如女人除实现自身目标外还有选择称心如意伴侣的梦想,“但完全称之为中国的爱情节,并不合适。”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认为,叫“爱情节”和“夫妻节”都有局限性,叫七夕节最为标准,如端午节一样本身内涵就非常丰富。但为突出爱情主题,叫“情侣节”也是探索和创新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867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