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越洋电话跟小姑子诉苦。小姑子已经有两个男孩了,她建议道:为什么不去试试费伯入眠法呢?
理查德·费伯医生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睡眠紊乱中心主任、著名儿童睡眠问题专家。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解决你孩子睡眠问题》(SolveYourChild’sSleepProblems)。在书里他提出了一个独特训练孩子入睡办法,成为西方世界应用得最广、也最受争议。
费伯提出了“入睡关联”概念,即孩子入睡时候,如果他们是被母亲抱在怀里摇着或者是吃着奶瓶睡觉,那么他们就会把入睡跟母亲或奶瓶关联起来,而半夜醒来时候,如果发现这些东西不在身边,就会大哭起来,难以重新入眠。
费伯入眠法针对是六个月以上仍然需要大人抱着哄着睡觉孩子,指让他们从依靠外在安抚入眠逐渐转变为依靠自己入睡并且安睡整夜。
费伯入眠法具体操作是:
每天在同一时刻将孩子放进小床,跟他说晚安,然后大人就离开房间。这时孩子当然会哭,但大人必须在屋外安静地等待几分钟后,才能进去安抚他。在安抚过程中,大人绝对不能把孩子抱起来,你只可以抚摸他肚皮或脊背,让他能听见你声音,而且每次停留不得超过2~3分钟。
然后你再次离开,如果他继续哭泣,你在屋外静候比上次多两倍时间(如果上次是5分钟,那么这次就是10分钟)再进去安抚他。下一次,等候时间增加到三倍长(15分钟),如果孩子仍然哭泣,就每隔同样时间(15分钟)进去一次,如此反复,直到孩子睡着。
听到孩子哭泣,作为父母第一个本能就是去安慰他,但此时你不能听从你本能。费伯医生在他书中用大量篇幅作了理性分析,认为每隔固定一段时间进屋去安抚孩子,几次下来孩子就会懂得自己并非是独自一人哭泣,父母就在附近,他们并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可以放心地入睡,这让孩子有安全感,而且不影响孩子跟父母之间亲情。
一般来说,孩子在3个晚上之后,最多不超过1周就可以学会自己入睡并安睡一夜了。这时间听起来并不长,可是做起来时候仍然要求父母有一颗坚强心。如果孩子哭到10分钟你就要进去把他抱起来,想明天再重新试验话,你最好一开始就放弃。
北辰哭了两个晚上之后就学会自己入睡了。
但是这个有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换了新环境,比如搬家或者孩子生病了等等,都需要重新培养习惯。这对我们来说,就等于是让孩子再哭上两三夜。我们有费伯医生理论做后盾,有信心也有决心做好这件事,可对周围人而言就不一定了。
记得在北辰8个月时,我们回到悉尼。在婆婆家,因为都听说过费伯入眠法,所以爷爷奶奶晚上不过是把平日给猫咪留缝房门关紧而已。但三个月后回到成都我父母家里,费伯入眠法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我父母家,将吃饱喝足玩累了、又在澡盆里泡得热烘烘香喷喷北辰放到自己小床上之后,他只是哼哼了几声就睡着了,大家都觉得这孩子真乖。但到夜深人静时,北辰开始嚎哭起来。虽然我已经事先给父母解释过费伯入眠法理论以及我会采取措施,但北辰外公外婆愤怒和担忧还是在第二天晚上就爆发出来了,一向修养甚佳父亲居然怒吼着威胁我要去告我虐待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费伯入眠法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办法,它之所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风靡几十年(2007年还出了《解决你孩子睡眠问题》一书新版本),也跟他们推崇孩子独立性传统文化背景有关。很多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学会自己入睡是他们走向独立重要一步。但也不断有研究者提出在孩子一岁之前,重要是建立亲子之间亲密关系,认为让孩子随时可以从父母那里寻求到安慰,比学习自我安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