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华北局、民航大学和国际航协的代表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提高航班正常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措施、协同联动机制、旅客权益保护等情况。厦航主要介绍了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领导靠前指挥;天天守、班班盯、环环扣、分秒争;无报告、无异常;有故障、不过夜;航班不因我延误,我为航班正常争分秒;不把问题带进客舱、不把麻烦留给下一站”的航班正常企业文化。山航突出自己在运行效率方面抓好“早准备、早动手、早决断”,在信息发布方面讲究一个“快”字。国航将应对雷雨的处置归纳为预警、影响和消散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总结出“摁、推、抢、保、消、捞、调”的应对措施。中航集团和国际航协法律专家从法律角度解读了航班延误与旅客权利保护。南航发言代表分析了航班延误的原因,统计出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比例约为13%。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讨论中国航协拟代表会员单位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的《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书》,中国航协代秘书长初阳对此作了说明。与会代表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一致赞同中国航协代表会员单位提出此项建议。
最后,李军理事长在总结讲话时指出,本次研讨会交流了经验,沟通了信息,提出了建议,是一次建设性的研讨。他对航协会员单位做好航班正常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航班正常无止境。民航最重要的是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而航班延误目前已是突出的薄弱环节,不仅影响服务质量,也影响航空公司竞争力。资源短缺、运行环境和协同性差严重制约了航班正常,这项工作十分艰巨和复杂。二是眼睛向内提效率。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延误占不正常航班总数的14%左右,与各公司统计相吻合。
中国航协向航空公司各会员单位倡议,眼睛向内下功夫,千方百计保正点,力争把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所占比例降低到10%以内。三是协调联动保畅通。航班运行涉及范围很广、链条很长、相互依赖性很强、时间性要求很高,尤其需要内部密切协同,并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保证运行顺畅。四是相互理解促和谐。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是损失。航空公司要以客为尊,改善服务。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旅客正确理解延误赔偿法规和有关补偿规定,予以理性对待,维护运行秩序。五是改善环境增资源。针对目前航班延误50%以上为流量控制和其他用户占用空域造成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在空管部门和机场加快配置Ⅱ、Ⅲ类盲降设备的同时,航空公司通过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利用,降低天气原因的影响。李军理事长还在研讨会上作了《民航运行协同--美国西南航空模式导读》的讲解。
中国航协向航空公司各会员单位倡议,眼睛向内下功夫,千方百计保正点,力争把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所占比例降低到10%以内。三是协调联动保畅通。航班运行涉及范围很广、链条很长、相互依赖性很强、时间性要求很高,尤其需要内部密切协同,并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保证运行顺畅。四是相互理解促和谐。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是损失。航空公司要以客为尊,改善服务。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旅客正确理解延误赔偿法规和有关补偿规定,予以理性对待,维护运行秩序。五是改善环境增资源。针对目前航班延误50%以上为流量控制和其他用户占用空域造成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在空管部门和机场加快配置Ⅱ、Ⅲ类盲降设备的同时,航空公司通过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利用,降低天气原因的影响。李军理事长还在研讨会上作了《民航运行协同--美国西南航空模式导读》的讲解。
中国航协副理事长李江民、副秘书长段开洪分阶段主持研讨会,20家会员航空公司分管领导、院校及国际航协专家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