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同性恋的社会才更阳光,2月份以来,网络上关于“同性恋”话题的讨论日渐升温,“百余名同性恋父母致信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婚姻法”、“大学生致信百位代表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等相关新闻进一步推高了相关舆情热度的大幅增长。
有媒体指出,一些同性恋者、这些人群的父母能够直面难题,敢于直面问题并以公开方式呼吁修法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足以说明,社会舆论的日益开放,公众整体宽容尺度的大大增加,甚至是多元化社会来临的一个信号。事件已足以引起社会和公众对同性恋人群的关心和关注。
网民们对“同性恋”话题的讨论如火如荼,反对者与支持者各执一词,反对者认为同性恋反人类,应予严厉打击,支持者则认为,同性恋现象是今日中国社会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应给予更多包容的目光。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20%的网友对此事表态不支持、不反对、不干涉、不歧视,采取了更为中立的立场。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太愿意抛头露面的一些同性恋网友们的个性也在自己的网络社区里充分地张扬。甚至有更乐观的网友希望今年就可以成功。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已连续多年在"两会"期间联合众人递交同性婚姻提案,虽屡遭挫折,但她仍坚信同性婚姻必将实现。而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表示,目前我国同性婚姻立法条件尚不成熟,为保障同性恋群体的权益,建议广东率先试点“同性伴侣”家庭关系登记。有网友对此表态称“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男女平等、爱情平等、婚姻平等。”
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同性恋是今日中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对于一个正在走向开明开放的中国而言,给予同性恋群体更多包容的目光也就成为一种必须。一个能够包容同性恋的社会才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