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杨峰结婚时,母亲准备在老家为他补办“二场”婚礼,但在“礼金归谁”的问题上,杨母和儿子杨峰的妻子刘影产生了分歧,两人都不愿让步,最终刘影一气之下取消了婚礼。“5年了,她们之间没有说过一句话。”近日,杨峰在QQ上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主城完婚老家补婚宴
杨峰今年刚满30岁,老家在綦江县,目前在重庆主城做油漆生意,与妻子刘影是重庆工学院同学,毕业后不到两年,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05年五一节期间,他们在杨家坪一酒店里举办了婚礼,参加这场婚礼的宾客中,除了双方的一些亲戚,基本上都是两人的同学、同事和朋友,规模并不大,只办了10多桌。
后来,杨母提出,由于她和杨父常年都在綦江县城的机关单位里工作,在綦江老家的人脉很广,因此希望两人到綦江补办一场婚礼。“我日子都看好了,到时候由我们老两口来办,肯定比主城的婚礼热闹得多。”杨母对两人说道。小两口虽然觉得办“二场”婚礼很麻烦,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礼金归谁婆媳起争执
2005年5月底,刚刚外出旅行度蜜月归来的杨峰和刘影立刻赶往綦江老家,与杨峰的父母一起商议“二场”婚礼的筹备工作。对于父母的计划,杨峰和刘影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但杨母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刘影的不满。杨母提出,这次参加婚礼的宾客都是他们老两口的关系,因此礼金也应该由他们来收。“凭什么啊?又不是你们结婚。”刘影当时就发起了牢骚。“别个来送礼,都是看我们老两口的面子,钱当然是我们收。”杨母说。“那我们干脆就不办了。”刘影生气地回应道。“不办我就没你这个媳妇。”……随后婆媳你一言我一句吵了起来,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杨峰只好带着刘影回到了主城,“二场”婚礼也泡汤了。此次争吵后,婆媳二人陷入了“冷战”。
怄气五年没说一句话
2006年春节,杨峰苦苦劝说,刘影才同意跟他回到綦江过年,但婆媳见面后都互不搭理,无论如何调和都没用。仅仅在老家住了一晚后,刘影回到了主城。随后的几年,每当杨峰提出要回綦江过年时,刘影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拒绝,夫妻两人因此也吵了不少架。
2009年初,杨峰夫妇在南滨路某高档小区买了新房,搬进新房后杨峰多次邀请母亲来耍,杨母每次总是答应“要得”,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来过。“5年了,她们之间没有说过一句话。”说起母亲和妻子的矛盾,杨峰显得很无奈,“只有寄望于生了孩子,才能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这几年来我在中间夹着太累了。”
记者连线
媳妇:当时我想拿钱做生意
“当时我们确实需要钱,但她(杨母)太不通情理了,我真的是伤透了心。”谈起与婆婆之间的礼金之争,刘影在电话中说,结婚时她和杨峰都在建材公司给别人打工,条件并不好,当时有朋友给他们提供了做生意的路子,让他们一起来合伙,于是她计划用婚礼的礼金来投资。
她将计划告诉杨母后,杨母却认为风险太,死活不同意。为此,她和杨母发生了多次争吵,但最终仍没有达成一致。“既然大家说不到一起,不说话更好,说多了反而更要激化矛盾。”至今刘影也没有想过要和杨母结束“冷战”。
婆婆:我收礼金也只是保管
“她把我的脸都丢尽了。”28日下午,说起儿子当时那场未办的婚礼,杨母仍然耿耿于怀。杨母说,当时她把日子都看好了,2005年8月20日,准备发给宾客们的喜糖都买好了,还在县城一家酒店定了酒席,最后却没有办成。损失点钱还是小事情,但当时虽然请柬还没有发出,但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己儿子结婚的事情,纷纷来问她为什么不办了,让她很没面子。
“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把礼金收了存起,以后还不是他们的钱,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杨母气愤地说道。
QQ调查
四成Q友认为礼金该归自己
A.父母操办很辛苦,当然是父母收。B.新人事业起步需要钱,新人收。C.父母拿回办婚宴的本钱,剩下的给新人。D.按人脉关系,父母和新人分礼金。
28日,记者在QQ上就“结婚礼金归属”问题对Q友进行调查,截至发稿,共有202名Q友参与了此次互动,其中有80名Q友选B,约占四成,Q友们认为新人结婚时大都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比父母更需要钱,而且既然是子女结婚,就该由子女自己来收礼金。有51人选择A,选A的Q友认为父母为子女操办婚礼本身就很累,而且来宾大都是父母的人脉关系,理应由父母来收。另有38人选择C,认为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还有33人选择D,表示按人脉关系分礼金更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