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婚庆 » 正文----2075

情人节婚礼在敬老院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4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  浏览次数:37
核心提示:见下文

  姜堰华港镇溪东村52岁的村民王友明,受朋友之托照顾瘫痪的村民潘爱梅。孤苦的潘爱梅进了敬老院,王友明放心不下,跟随而来,日夜服侍。大年正月初五,华港敬老院为王友明、潘爱梅举办了简朴的结婚仪式
  
  正月初五是情人节,姜堰华港镇敬老院里充满了喜庆。在一间简陋的房间里,粉刷一新的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床上的红被子映红了一对新人幸福的笑脸。
  
  新郎王友明一边给新娘潘爱梅按摩,一边唱着情歌《牵手》。唱到那句“幸福着你的幸福”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合唱起来。歌声荡漾在敬老院里,让敬老院里多出了几分浪漫。
  
  新人王友明和潘爱梅不停地说着感谢,感谢敬老院和镇民政科、残联的领导牵线搭桥,使他们能够走到一起。
  
  结婚仪式虽没有张灯结彩、婚礼司仪说唱,但敬老院放了鞭炮,发了喜糖,敬老院里的老人一起吃了喜酒,共同见证了这对残疾新人的幸福时光。
  
  王友明没有什么金银首饰送给新娘,只有一只祖传的铜汤焐子。装满热水的铜汤焐子放在床上,潘爱梅抱着铜汤焐子,开心地说:“以后再也不会冷了!”
  
  为了一个嘱托
  
  37岁的潘爱梅一直被村民们称为“苦命女”。潘爱梅自打出娘胎,双腿就不能站立、行走。7岁时,她父亲去世,母亲弃她而去,改嫁他乡,从此杳无音信。潘爱梅被孤身的叔父刘长树收养,叔侄两人相依为命。
  
  王友明跟刘长树是好朋友,刘长树遇到什么困难喜欢请王友明帮忙。王友明因为眼睛不好,再加之下肢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一直未婚。幸运的是,他生活能自理,还能打点零工养活自己。
  
  2011年4月的一天,刘长树生命垂危。王友明趴在刘长树的床前,问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刘长树说:“我就是不放心侄女潘爱梅。以后,麻烦你多照顾她。”王友明含泪点了点头。
  
  刘长树去世后,王友明有空就来照顾潘爱梅,一日三餐送到床前。为了买营养品送给潘爱梅,王友明不顾身体残疾,坚持外出打工。
  
  更方便服侍她
  
  2011年6月7日,潘爱梅被安排进了敬老院,王友明也追随到敬老院,无微不至地照顾潘爱梅。王友明说,敬老院虽有工作人员照顾潘爱梅,但毕竟没有他了解潘爱梅。
  
  王友明每天放工后,就直奔敬老院,为潘爱梅翻身按摩,端水喂饭,整理床铺,洗脸擦身,每晚要等到潘爱梅熟睡后才回家。第二天天不亮,又赶回敬老院,为潘爱梅准备早饭,打扫房间。
  
  王友明的善举感动了众人。敬老院81岁的老人金保根说,为了照顾潘爱梅,王友明追随到敬老院。“这种追随到敬老院的爱,是人间大爱,感人至深。”
  
  敬老院会计袁来娣说,王友明真心服侍潘爱梅,点点滴滴都是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去年底,她和院长张来林、村干部刘彩云商议,不妨牵线搭桥,让潘爱梅嫁给王友明,以便王友明更好地照料潘爱梅。
  
  镇民政科、残联领导也都赞成这门亲事。征求两人意见时,潘爱梅说,“好是好,就怕连累了王友明。”王友明说:“成了潘爱梅的丈夫,可以更方便地服侍她了。”
  
  年前,张来林和袁来娣带着王友明、潘爱梅到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正月初五,情人节,敬老院为王友明、潘爱梅举办了婚礼。
  
  感动之余,是感谢
  
  没有海誓山盟的华丽誓言,没有缤纷浪漫的爱情经历,当两位残疾人迈进婚姻殿堂时,周围的人都被他们深深感动了。
  
  王友明说,遇到潘爱梅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潘爱梅是个苦命人,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她过得幸福、安心。
  
  潘爱梅多次告诉记者,老王这个人细心,人好,跟着他过日子即便是再苦再累,但心里踏实、温暖……
  
  我们为这对患难夫妻送去最真挚的祝福,同时也要深深地感谢他们,他们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爱情的真谛。相知相守、风雨同舟,这段真挚的感情值得所有人尊重。
  
  

 
相关产品、服务: 婚礼策划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