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过塑化剂风波的泸州老窖最近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好过,虽然公司的产品被证实没有问题,但是企业的诚信却遭人质疑。
之前,新浪博主“晨光财务投资-张小明”发文称,泸州老窖[32.18-2.87%股吧研报]、五粮液[27.46-4.65%股吧研报]2011年上缴消费税仅为6.31%、6.27%,低于最少上缴10%的消费税红线。如若加上这部分的消费税,泸州老窖、五粮液两家酒企去年分别应最少补缴3.04亿元、6.88亿元,共计应补税近10亿元。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税务专家景小勇指出,上述两企业很有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
同时,文中还将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两家企业的消费税和同行酒鬼酒,古井贡酒等做了对比,从数据看,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两家企业的消费税确实低的有点离谱。
一时间,将这家老品牌的国有酒业的诚信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从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泸州老窖是被冤枉的。属“躺着中枪”。并不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而这位博主也在微博上进行了澄清,称自己并不是老窖竞争对手请来的“枪手”。
26日晚间,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集团、小配套”的管理举措。为更好地控制成本、加强质量管理,将部分产品定点授权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灌装生产企业,在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包装生产成品。专业化的第三方灌装生产企业属于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纳税。
上述第三方灌装企业生产出的成品全部销售给本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对应的销售收入为397,327万元。该部分产品对应的消费税已由第三方灌装生产企业缴纳。
同时公告称,公司国窖1573、特曲等主要产品,由全资子公司泸州老窖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酿酒公司”)负责生产,由酿酒公司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消费税。2011年出口销售收入5,308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免征消费税;酿酒公司生产对应产品的国内销售收入420,609万元,按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申报并缴纳消费税51,985万元,缴纳消费税占国内销售收入比例为12.36%。
公告强调,公司主管税务机关依据税法对公司实施了诸如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严格的征收管理与税收检查,公司也是照章纳税的先进,连续多年荣获“A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的荣誉称号。
老窖批评发文博主称,上述报道不实,对公司基本情况完全不了解,误导了投资者,给证券市场造成了冲击。
而另一家中枪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的情况相对泸州老窖来说,就比较惨了,不断发酵的传闻,很可能对公司的股价造成影响。这对刚刚从塑化剂阴影走出来的五粮液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之前,宜宾市国税局相关人士表示,税务机关高度重视此事,已对五粮液展开税务情况的清理核实,并按照宜宾市委市政府指示,将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加以上报,并将尽快把核查结果公诸于众。
不过五粮液官方截止发稿,还没有针对本事件发表任何澄清。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是另有隐情不便透露?
而回过头看,“晨光财务投资-张小明”在发文的第二天,通过自己的新浪微博也发文澄清。称“由于最近我的一则关于白酒类消费税的讨论贴,引来大家很多关注和非议.在此我想说,我不是出于个人利益或某些特定团体利益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发贴,只是由于我最近有一个白酒客户,在分析同类企业报表时无意发现的,旨在与大家探讨,当然更没有其他恶意.”。
不过其对文中所称的两家企业偷税漏税的分析和相关资料,并没有否定。
而至于该博主的真实身份,由于不是实名认证博主,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微博签名写道“专业为拟上市公司进行辅导(短期免费),主要包括内控、财务核算、财务分析、投融资。”
关于“晨光财务投资”的机构背景,和“张小明”的个人资料。第一农经记者通过多方的资料查询也不得而知。
第一农经的分析师毛犀认为,泸州老窖和五粮液这样的老牌国企,偷税偷税的可能性比较小,文中单纯的通过消费税比例低来判定企业存在偷税的行为,计算的标准和可靠性值得商榷。本次很可能又是被黑,躺着中枪。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情况下,发布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扩散性文章。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从泸州老窖的股价走势看,实际上前几天已经从塑化剂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从20开始四连阳。23日涨幅3.48%,报收33.3元,但是受到本次“偷税门传闻”影响,26日,股价下跌0.81%,报收33.03元。
同时,五粮液26日跌幅2.27%,收于27.08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白酒板块没有持续上周恢复性上涨。呈现整体下跌的熊市。其中酒鬼酒无悬念跌停领头。只有海南椰岛;通葡股份;惠泉啤酒三只个股以涨幅收盘。
泸州老窖酒的酿造,钟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贯华夏之慧根,酿人间之琼浆。其施曲蒸酿,贮存醇化之工艺,不仅开中国浓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国酿酒历史文化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