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父母和订婚仪式,你懂多少,来跟着好婚礼婚庆网编辑一起来看看她的私人婚礼筹备日记吧!
谁能想到一个简单的“yes”之后是这么一大堆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做了8年婚礼顾问的我,也有点出乎意料。好吧,迈向婚姻生活的第一步是吹响你的集结号,但向所有朋友(甚至全世界)通报好消息之前,你需要一个订婚仪式,或者至少双方父母见个面。
像我们身边很多朋友一样,我们两个人都是家不在北京的“北漂族”,上门拜见父母是个“大动作”,我们选了一个周末,周五去天津,周六下午从天津去东北,周日晚上从东北回北京。虽然在电话里向父母介绍了对方的职业、兴趣、甚至饮食习惯等等,但我们并没有在电话里说“我们决定结婚了”,我想当面向父母“请求”而不是“通知”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与此同时,最好把自己父母的工作、年龄、兴趣等基本情况事先告诉对方,有时候,自己家的生活习惯会让对方感到不知所措(比如我的父母是佛教徒,饮食习惯上会以素食为主,到外面的饭店吃饭也要避免现场宰杀的食材)。这几天免不了一起吃饭(也许不止一顿),提前了解对方家庭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先去谁家?虽然这是非常个人的决定,但是一般来说先去女方家“提亲”,我们也不例外。
拜见长辈的服装不需要“彰显个性魅力”,简单大方“别被挑眼”最重要,也不要给长辈留下“穿着奢华、花钱大手大脚”的印象。一定要避免过于紧身的短裙、过于幼稚的服装、过于眩目的发色、过于浓重的化妆、过于贵重的配饰,当然像商务谈判也不好(我穿了一件深蓝色底、白波点、及膝裙长和五分泡泡袖的连衣裙)。为了进门换鞋方便,选择易穿脱的鞋子,不能穿脏鞋子(我穿了平底芭蕾鞋)。另外,因为从天津出发,妈妈给我们带上了一些天津特产礼盒,其中有麻花和糕点,自然而然成为了聊天开始的话题。
个人觉得叔叔、阿姨是比较好的称呼,张口就叫“爸爸妈妈”显得过分亲昵,“伯父伯母”又显得见外。在父母面前不要和男友过分亲昵,自作主张去接过家务也不太好,会给长辈留下“以主人自居”的印象,吃过饭后表示感谢、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是比较适合的方法(除非已经认识很久,基本上准公婆也一般不会需要你做什么)。
我们的订婚仪式以双方家庭聚餐的形式来代替,本想如果见面地点选在北京,就由我们出费用招待双方父母的交通食宿。结果长辈们一致认为应该去我家(依然是类似“提亲”的意义),交通由准公婆自己担负,我家作为“主人”,爸妈提出招待食宿的部分。聚餐地点要选择饭店的单间,双方家庭互赠订婚礼金(之前达成一致的数目,不是很多,全部交给我们作为婚礼筹备用),交换订婚礼品(就是传统的烟酒喜饼之类)。
除了男孩子悄悄准备订婚戒指,谋划求婚之外,也有在订婚仪式上送给女方订婚戒指(钻戒)的。我和N先生某天晚上曾经看过某钻石矿的纪录片,自此之后他就总说“blooddiamond”,我又没有特别喜欢,仔细商讨之后,我们决定不买订婚戒指。关于结婚戒指,请看下一节:购买结婚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