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史料文献收藏家李刚:民国婚庆那叫一个讲究

   2012-07-26 422
核心提示:昨天上午九点,记者应邀来到史料文献收藏家李刚的家中。一听说你们办这个活动,我翻箱倒柜找出了好多和活动有关的征集品!李刚激

昨天上午九点,记者应邀来到史料文献收藏家李刚的家中。“一听说你们办这个活动,我翻箱倒柜找出了好多和活动有关的征集品!”李刚激动地说。印 刷精美的请帖、泛黄的结婚证、字迹斑驳的租赁单……在记者来之前,李先生就早早地将各种收藏品整理好并分门别类。“你们看这是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上面不但 有新郎新娘的名字,连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名字也都一一在列。”介绍起自己的藏品,李先生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的各种纸制品已经接近“一 吨”,其中关于婚庆的藏品只占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从这些婚庆藏品的印刷、做工和内容上的变化,依旧能看出本市婚礼文化和消费的演变过程。

记者在李先生的藏品中注意到。除了各个年代的结婚证书以外,民国时期订婚证书也十分正式,不但印刷精美,就连格式和内容丝毫都不逊于结婚证书。请帖方面,早年间以手写为主的请帖与如今的机打请帖比起来也更有“感情”。

  早期婚庆雏形“亮相”

说到婚庆行业,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从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少读者也都表示,早年间从结婚典礼到婚宴大部分都是由亲戚朋友们一起帮忙,而且大部分从业 者也都是“义务”性质。即使有收入的,也只是部分主家会准备一些红包或回礼。“其实经营婚庆生意的很早就有了,你看我收藏的这张《估价单》。”李刚边说边 拿出一张边角已有轻微破损的“订单”。记者仔细观察了一番,这张名为“华东摄影公司礼服部估价单”的单子上,清楚地记录了当时新人从商家处租赁的新郎礼 服、新娘礼服、新娘头花、耳环、项链、腰带、手花等行头,与此同时,就连婚礼当天所用的红布、花车乐队、照相、礼簿、门彩等典礼用品和服务都有明确的记 录。

对此,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婚庆并不是一个独立行业,而是寄生在照相馆等商家里的“增值服务”,这种帮助顾客搜罗道具、车辆、典礼 工作人员的模式,也是后来现代婚庆行业的雏形。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一般都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户人家才会选择这类收费的婚庆服务。而如今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婚庆服务已经成了惠及大众的普遍服务。

  婚庆典藏文化烙印明显

象征美好的牡丹、寓意喜庆的喜鹊、代表爱情的鸳鸯、情趣盎然的蝴蝶……在李刚向记者展示的结婚证上,各种精美的图案将一张普普通通的证件渲染成了一幅艺术品。与如今各种更加注重如何防伪、文字严谨的证件相比,早年间的结婚证更突出精致的文字和喜庆的氛围。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这一句句颇具时代特色的祝愿并不是出自什么诗集,也不是摘自哪篇名作,而 是来自民国时期结婚证书。记者仔细对比了一下,民国时期前后的结婚证书、订婚证书等,在参加典礼人员的称谓、仪式用词等方面都十分“讲究”,有着那个年代 的深深的文化烙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53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