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泸州日报·酒城商界》在要闻版刊发《规划行业标准,评定机构等级,提升服务质量,婚庆市场有了地方标准》一文之后,在各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纷纷把电话打进编辑部,就目前婚庆市场的现状、潜规则、策划公司的承诺和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对婚庆市场的规范等提出许多看法。如何做好婚庆市场,怎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记者采访了泸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
婚庆市场的蛋糕有多大
“进入2005年,正是80后独生子女结婚成家的高峰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王强说。据近5年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的人数统计显示,2008 年为2.3万对,2009年上升为2.6万对,2010年为2.9万对,2011年为3.2万对,2012年1—6月为1.75万对,预计到年底将突破 3.5万对。根据近两年40多家婚庆公司策划部提供的婚庆市场信息,在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登记结婚的新人95%都选择由婚庆策划公司来办理结婚庆典,5%的选择由父母亲属主办、单位主办。如果婚庆消费标准定格在中档市场协议价为1—3万元/场,最普通的庆典仪式价位在0.8 万元—1 万元,城郊乡镇所组织办理的结婚仪式、主持人、租场地、音响、有人摄像,价格不少于 6000元。
婚庆市场模糊协议
据王强介绍,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父母为子女操办婚庆大典,花钱结个人缘、热闹一番以了儿女终身大事是民风民俗,也是情理之中。然而,时下攀比 成风一浪高一浪,特别是与单位结婚人相比,社区内与楼层人家相比,与亲属、朋友、同学、战友、同事之间的攀比,使本来不规范、缺标准的婚庆市场更加扭曲 了,婚庆条款也模糊了。
按规矩,一场婚庆的服务内容是以仪式项目为标准,首先是选择、租赁婚礼场地,二是庆典场所布置(室内、室外),三是有主持人、音响、灯光、背 投、视频、摄像,伴之高档的玉女、花童、礼花抛撒,伴娘、伴郎物色,礼服选择、请柬的制作、迎宾台的设计、导游安排、中间环节的布置、红地毯的大小长短、 音响师、摄像师、演出活动的安排,双方父母、主婚人、证婚人讲话、答谢词以及发放红包等,每一个环节必须丝丝入扣、上下衔接、天衣无缝。从目前婚庆市场调 查中了解到,新人和父母都忙于筹办婚宴和接待亲朋好友,而对婚庆仪式的设计几乎是听策划公司在描绘,图个喜庆热闹就行了。由于婚庆公司所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不是一家完成,而是大多依赖行业内外聘、临时电话约人,所以难免会出现素质不高、良莠不齐,诚信难以保证而伤害消费者。
谁来维护婚庆市场的地方标准
大多读者的咨询电话和来信中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应按日前公布的《四川省 婚姻庆典服务机构等级划分规范》对婚庆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一是强化婚庆市场准入制,即基本条件、策划师人数、场地、音响、视频设备、主持人、摄像师、音响 师资质,必须统一持证上岗。二是规范婚庆市场的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出台高、中、低档和城乡婚庆服务条款和追溯赔退标准。三是改婚庆市场的潜规则为名码实 价服务,遏制目前婚庆市场的恶性竞争、价位竞争。四是建议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出台婚庆公司准入标准,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婚姻庆典古往今来是男女一生中重大的礼仪。因此选择一家硬件达标、软件齐备、服务优良、收费公平合理、诚信守法的婚庆策划公司是每一对“新人”和父母的心愿。时下节庆不断,又临八一、十一,正是婚庆市场的旺季。在这里,本报记者、编者温馨提示:办婚事不攀比,根据自家的能力慎选婚庆公司,一不追求低价,二不盲目追求高端,而以喜庆、祥和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