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结婚旺季,不少市民一场场婚礼参加下来,收了不少喜糖。可是大家却发现,婚礼越来越讲究,但喜糖的质量却不敢恭维,甚至还有很多山寨产品和三无产品充斥其中,本是讨个吉利的喜糖,却成为市民不愿意吃也舍不得扔的“甜蜜的负担”。
收糖的:吃着难吃,扔了可惜
市民王大娘和老伴这个月一共参加了五场婚礼,收了五袋喜糖,这几天三岁的小外孙来家里看到喜糖吵着要吃,老两口赶紧拿出糖来给他挑,“四五十块喜糖,居然没挑出多少能吃的,有的包装粗糙,有的直接就是冒牌货。”王女士说,这些喜糖里面除了几块名牌喜糖,大部分都是包装粗糙、口感很差的,甚至还有一些诸如“阿尔皮斯”、“小白兔”、“金丝牛”之类的山寨货。
“我剥开一块尝了一口,一口奶精味,我们就挑出了几块名牌喜糖,其余的全扔了。”王大娘告诉记者,“就这么扔了也觉得怪心疼,但是吃了对身体更不好啊。”
如此对待喜糖的并不光王大娘一人,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魏女士告诉记者,每次收到喜糖后,她总是先挑出其中几块名牌喜糖,其余的立刻就扔掉了,“现在大部分婚礼送的喜糖,有一半是好的就不错了。我每次都是把好的挑出来吃,不好的直接扔掉了。”
记者发现,对喜糖有怨言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很多市民都是挑出名牌喜糖后剩余的直接扔掉,也有一些老年人怕浪费就将喜糖攒起来,但是到最后吃的也并不多。
送糖的:送好的太贵,也没必要
刚结完婚的赵女士说,她结婚之前也挺反感这些质量良莠不齐的喜糖,心想,自己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喜糖“上档次”点,但是真正筹备婚礼买喜糖的时候才发现,品牌喜糖和一般的喜糖价格差距太大了,“如果全部用品牌的喜糖,比普通喜糖要贵出一倍的价格,算来算去还是觉得不划算。”赵女士说,“算计来算计去,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喜糖上将就一点,在酒店和婚礼上讲究一点。”
去年结婚时,秦女士和丈夫在网上订购了喜糖盒和巧克力,“一个心形的铁盒里面放六块德芙巧克力,又精致又实用,而且和传统的喜糖包价格差不多。”秦女士说,但是双方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方案,因为老人觉得喜糖包里面一定要有2包烟和10块糖,别人都是这么办的,自己也不能例外。最后秦女士只能依了老人,选择了传统的喜糖包。“如果大家把观念改一下,形式变一下,把烟去掉,或者喜糖数量少一点,送出的喜糖都是品牌的,这样岂不是又健康又实用吗?”秦女士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