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婆媳育儿:谁更有话语权?

   2015-07-03 互联网网友77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很多家庭里,隔代教养产生的主要问题不是大人与孩子的冲突,而是婆媳的”战争”。妈妈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养,而奶奶或外婆却认为应该那样养,大家都为孩子操心,而意见却很难一致。
  
  专家指出,由于社会的转型,祖辈们过早地赋闲在家,而父母们则忙于生计,隔代教养不仅已成为如今普遍的城市现象,而且将是中国整整一代人的育儿方式!本期,记者就此话题特别采访了早教版育儿专栏专家——新爱婴早教中心创始人王惠文老师,希望她独到的三步分析,会对遭遇隔代教养困惑的爸爸妈妈们有所启迪。
  
  第一步冲突:究竟谁更有话语权?
  
  年轻父母总爱这样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您那些老观念得改改了,老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不好……电视上就这么讲的……PK老人们总爱这样说:我儿子以前都这么带大的,还不是一样出息了?搞不懂你们现在年轻人带个孩子咋这么麻烦?……
  
  且看读者故事——
  
  网友“年华似流水”讲述:宝宝会爬的时候,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不一会小手就弄得脏脏的,我时不时给她擦下手,婆婆却觉得无所谓。
  
  我告诉她病从口入,而且婴儿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差,但婆婆的意识很难扭转。记得当时宝宝有个6个月大的表弟,奶奶经常把弟弟喝过的奶瓶递给宝宝喝,我看了心里很不舒服,两个孩子在一起更要注意交叉感染,否则一个生病了另一个很容易也被传染了。
  
  网友“月琦”讲述:孩子主要是我妈带,有好也有坏吧。坏的地方,主要是老人家很固执,就要按她的理解跟经验来带孩子。比如,医生一直说我宝贝缺钙,要晒太阳,老娘觉得没必要,甚至威胁我,“老晒太阳我就回家,不带了!”
  
  唉,还有呢,老人家多少粗心点,因为她觉得以前那么带过来我们也长得挺好,觉得按时喂米糊、喂蛋黄、喂水很没必要,偶尔出去玩,她就一直让宝贝那么饿着。还有呢,就是宝贝哭得再厉害,她也打死不打电话,她还是心痛那两毛钱的电话费,我汗哪!
  
  如何看待两代人在带孩子问题上的冲突?新爱婴早教中心创始人王惠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其说是观念的冲突,不如说是话语权的冲突。”
  
  王惠文分析说,孩子出生后,对孩子拥有看护权的妈妈受到更多关注,育儿期的她们也往往拥有更多的自信与威严,这意味着她们更容易产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差异时,容易固执己见。
  
  然而,奶奶与外婆却是“过来人”,带过一个或者多个孩子,拥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妈妈都是新手,面对教养问题,老人自然认为自己更有话语权。当老人们挑起了教养孩子的重担,她们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养孩子。
  
  因此,许多家庭出现这种现象:妈妈喜欢“纸上谈兵”,从书上或网络上搜知识,照本宣科地教养;而奶奶与外婆喜欢“经验之谈”,认为都拉扯大一代人了,再带一个还怕带不好?两个在不同层面拥有话语权的人,当她们都想以自己的观念与方法去育儿时,“战争”由此爆发了。
  
  第二步分析:难以说清的对与错
  
  社会生产的精细化,使原本简单的生活方式,被细分到目不暇接的窘境:奶粉有初乳与不同添加成分的奶粉,奶瓶也有不同功能与型号,进入婴儿用品与食品商店,不用说看说明书,光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令人无所适从。孩子饿了吃什么食品?病了吃什么药?玩什么玩具?摆在奶奶与外婆面前的,往往都是新东西。
  
  “对于老人而言,时代的变迁,让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知识又迅速更新,许多老的粗放式的育儿经验确实受到颠覆。”王惠文说。
  
  而对妈妈而言,喜欢看书与上网,为了孩子练就超强的学习能力,稍有不明就会搜索知识,或打听请教,任何新商品与新知识,都能够驾轻就熟地了解与掌握。超强的“临时抱佛脚”能力使妈妈扬长避短,即使缺乏育儿经验,却拥有丰富的育儿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是否可靠与实用?却是一个大问题。
  
  王惠文认为,多数商家在宣传产品时,免不了片面与夸大,而多数所谓专家在传授知识时,也是各抒己见,众说不一。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广告宣传多的商品,就容易被消费;观念传播多的,就容易被吸引。这个社会以“钱”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呢?在社会道德与规范还不健全的时代,孩子的利益会受多大保护呢?
  
  奶粉在2004年有“大头婴事件”,2008年有“三鹿事件”,还有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所以多数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都需要有所鉴别。
  
  王惠文认为,如果明白这一点,那么,妈妈与奶奶外婆的默契配合就显示威力了,多一份商量,多一个角度,多一份知识与经验,“珠联璧合”,才能买到更多的好东西、用到更多的真知识。如果注意力在于共同“攘外”,那么妈妈与奶奶外婆的关系自然就能“安内”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4052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