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甜美爱情的向往,单身男女来到现场,在选择对象时,“有感觉”是一个因素,自己带来的现实择友条件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择友现场,一个个现实问题不断被抛出:“你有房、有车吗?”“你年薪多少?”“你是否介意我与前男(女)友联系?”“我现在还处在事业起步阶段,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奋斗?”等,如连珠炮般严苛地拷问对方。在这些问题的轮番轰炸下,节目充溢着现实功利的空气。婚恋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爱情想象。所以,要制造一些与生活中的浪漫感情相关的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感情记忆和愿望。”[3]编导在现实主义的主流氛围中,有意无意地添加一些浪漫主义的元素,制造一些罗曼蒂克的小镜头,力图给节目披上一件玫瑰色外衣。比如,3月2日,在前一期节目中,因为急着想牵手却一时紧张按灭谢荣的灯的男嘉宾唐云,得知谢荣将参加本次的《约会》节目,特意从贵州飞来长沙。待五位男嘉宾闯关过后,唐云走上舞台,向谢荣表达爱意,“你愿意和我约会吗?”谢荣惊讶的面孔流露出感动和幸福的表情,两人牵手,现场响起祝福的掌声和欢呼声,将节目再次推向高潮。除了浪漫场面制作外,温馨的背景音乐,成功案例的追踪报道,舞台整体呈现粉紫色等细节的注重也体现了节目对浪漫情怀的追求。
在这一微观叙事中,镜头面向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个体,对他们的交友、恋爱、婚姻问题予以关注,贴近当代单身青年的生活状态,逼真地展现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活跃在舞台上的单身潮人与他们带来的独特经历相互交织,大大丰富了叙事内容。
四、怎么讲:版权独家与环节设置的推动
《约会》并非湖南卫视原创产品,而是其与战略合作伙伴英国Fremantle公司进行模式版权合作,正式引进购买了该公司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MEOUT》中国地区的独家专有版权。这意味着湖南卫视成为国内唯一享有创新制作该节目中国版本的独家播出平台,为制作拥有本土风味,适合我国电视观众的交友节目奠定了现实基础。“就娱乐节目而言,我们主张要在复制、克隆中开始策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策划要从半山腰开始,而不要从山脚下开始。”[1]《约会》能在受法律保护的“半山腰”上再开始大展拳脚,自然能更有底气地放手制作和编排节目。
节目一拉开帷幕,主持人就与舞蹈演员在强劲的音乐和绚烂的灯光中,带来动感热闹的歌舞秀,并带动台下的观众一起唱歌跳舞,刚开场就将人引入一个全民狂欢的舞台。紧接着,18位女嘉宾在炫耀夺目的灯光中分两队闪亮登场,5位男嘉宾分轮上场。在每一轮的交友环节中,都蕴涵着由十个叙事功能所构建的共同的叙事结构,由此形成一定的叙事模式:跑步机——美人墙——密室提问——以貌取人——VCR短片(自我介绍)——女嘉宾提问——VCR短片(朋友评价)——男嘉宾提问——男嘉宾作出选择——男嘉宾场外感言。截至2010年5月15日,《约会》已成功举办27期,其中有25期是采取以上模式进行,有两期(4月7日与5月12日),栏目组与“世纪佳缘”婚恋网站合作,举办“男生反选”,即由18位男生来选择5位女生,引发轰动,收视飙升。在节目中,18位女(男)嘉宾每人的桌上都有一盏灯,如果认为出场的男(女)嘉宾不是自己的“菜”,就灭灯。因为有“灯”这一直接却又不失委婉的诗性的隐喻作为道具,现场的气氛显得温和许多。到了最后环节,如果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女(男)嘉宾亮灯,则有舞台中央的男(女)嘉宾来反选。“故事的进展实际上是以它未来可能性的不断缩减为代价的,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它的发展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延伸。而当故事进行到中间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就变成了或然性,故事面对的只有或此或彼两种选择,而在故事的结局,一切都成为必然的了。”[4]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经历环节的增多,对嘉宾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就更能判断对方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要求,熄灭的灯随之增多,最后一盏灯的点亮或熄灭,带来故事结局的同时也将该轮的选择推向了高潮。
《约会》的报名和制作依旧在火热的进行中,不少潮人找到了合适的约会对象,也有些成了暂时“嫁不出”或“娶不到”的“钉子户”,但这并没有阻挡越来越多的单身潮人加入《约会》行列。看到香甜可口的“蛋糕”,谁不渴望分一块?2010年1月,江苏卫视推出《非诚勿扰》,5月浙江卫视推出《为爱向前冲》,抢占市场份额,但节目的严重同质化让观众难以掩盖“审美疲劳”带来的倦意。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对相亲类节目的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如何在整改中让这一独特的叙事策略继续发光发热,不断增添闪光的叙事元素吸引受众眼球,成为摆在《约会》面前的新一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