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怀疑世界上没有天堂,那就到瑞士的威茨瑙花园酒店吧。威茨瑙花园--阿尔卑斯山的秘密,威茨瑙是卢塞恩一个小得在一般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它就像阿尔卑斯山的一个秘密,临山面水,堪称卢塞恩的世外桃源。每年有无数新人到这里来度蜜月。
宁静的遁世之所“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这样的惊艳曾经有过,最近的一次是在横穿瑞士的长路之后,乘车渐行渐缓地来到卢塞恩湖边的小镇威茨瑙的那一刻。我们到达的时候空气中还有雾,迷梦一样缠绕着宁静开阔的湖岸上的一座古堡,背山临湖,威茨瑙花园酒店(ParkHotelVitznau)充满着宁静和遁世的味道。
刚进入酒店,就看到有家人在大堂休息--风度翩翩的父母带着穿礼服打小领结的儿子和美丽的女儿。趁办入住手续的时间,我和他们聊起天来,原来这对夫妇是特地从日内瓦休假来此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带着孩子们来到过去父母度蜜月的地方无疑是绝妙的主意。“像这样的客人在我们酒店数不胜数,”酒店总经理ThomasKleber告诉我们,“有一对夫妇50年前在这里举办了婚礼,此后的每一年他们都来此度假,开始只有夫妇俩,再后来就带着儿子、孙子……哈,堪称我们酒店最铁杆的客人!”ThomasKleber不无幽默地笑道。ThomasKleber于2004年12月开始担任酒店的总经理,而他的前任,则在酒店整整工作了36年,当年,这位前总经理曾在这里接待过英迪拉·甘地、希腊女王等王室贵族、富贾名流。
拿到钥匙,进入房间,以碎花为主要装饰背景的客房全部面湖而居,每个房间都有大大的露台可以眺望碧蓝的湖水和湖对岸的皮拉图斯山。此刻山上各种色彩纷杂浓郁,倒映在深邃澄澈的湖水里--卢塞恩之美就在于这湖水、这山、这云……完全是一种独有的情调。湖水的颜色乍一看去是湛蓝的,像蓝宝石一样蓝;再一看去又像是深绿的,像翡翠一样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光线的作用变幻出不同的色彩……
酒店的前身是12世纪的一家修道院,其清幽和美丽的湖光山色曾吸引歌德在此驻足。
最美丽的传奇
卢塞恩,拉丁文意为“光”,即光城。100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小渔村。公元8世纪建城,意大利商人越过阿尔卑斯山,来此经商,遂形成市镇。18世纪时,卢塞恩曾一度成为瑞士最大的城市。也就在这一时期,卢塞恩吸引了很多着名的作家、艺术家都来此居住、创作,留下了众多奇闻轶事。
大仲马就曾痴迷地说“卢塞恩是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珍珠”;而瓦格纳更是被迷到极致,曾言“卢塞恩的温柔令我把音乐都忘了!”这个图画般散发着中古世纪风格的城市,令太多太多的大家们灵感喷涌,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写道:“卢塞恩的这片水,这群山,这蓝天,给我的是那样强烈的美的刺激;我全身蔓延着某种神秘的焦虑,某种杂乱的、不可名状的感情,以致使我想抱住某人,紧紧地抱住他,搔他,掐他,并做出某种超常的举动……”,也正是在卢塞恩的生活,挥就了他那着名的《卢塞恩》;雨果也曾在罗伊斯河北岸吟咏道:“卢塞恩幽雅、静谧,碧水轻轻地拍着河岸,柔水在我的脚下流淌……”;而尼采、司汤达、马克·吐温等等一样在卢塞恩留下了久久不愿意离去的足迹……
威茨瑙则是卢塞恩一个小得在一般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它就像阿尔卑斯山的一个秘密,临山面水,堪称卢塞恩的世外桃源。威茨瑙花园酒店的前身是12世纪的一家修道院,这里的清幽和美丽的湖光山色曾吸引歌德、卢梭在此驻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朋友也渐渐听说了这个地方,四海云游而至,后来此地就渐渐演变成了寄宿式小旅馆“VillaPfyffer”.1901年,建筑师KarlKoller开始建造威茨瑙花园酒店,1903年4月,酒店正式开始营业。
如今酒店的拥有者、德国豪门Oetker家族就是在一次不经意的旅行中在记忆里留下了这片宁静山水的影子。上世纪中,家族中的小儿子理查德不幸被绑架,Oetker夫妇在儿子平安归来后就想要找一处安静美丽的地方让儿子修养身心。威茨瑙遗世独立和清幽美丽的环境使得这家酒店成为首选。温柔的湖水,青翠秀丽的山脉,幽雅的小教堂和幽静的环境……这些曾经被诗人歌德赞颂过的地方同样给了理查德心灵的抚慰。
酒店的每个房间都有大大的露台可以眺望碧蓝的湖水和湖对岸的皮拉图斯山。
超出期望值的服务
“我们酒店最大的特点是能为客人提供超出他们期望值的服务,让客人感觉到他们被特殊地对待,每个细节我们都不会错过,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这种周到的服务要来自酒店员工的内心,他们要像对待自己家里客人那样对待酒店的客人。”ThomasKleber先生在酒店工作的5年来,一直践行着他的座右铭:酒店客人的忠诚是最好的宣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