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革命强烈异常
从建国开始,政治在婚姻中占据绝对优势,婚礼的革命意味空前浓烈。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肇始于五十年代,大规模知青下乡插队运动,则出现在1968年之后。这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1600余万没读上大学,也无法就业的青年陆续散布在全国农村。恋爱,结婚自然是难以逃避的问题,知青的婚礼颇具特色,为此时婚俗史上的标志性事物。
恋爱常常以“探讨革命工作,交流革命思想”的名义悄悄进行,经历了破四旧,立新风,革命婚礼革命办。这时期结婚照开始流行,组织批准后,拍张手握红宝书,心向红太阳的结婚照。婚礼上,散些水果糖,请领导和贫下中农宣读革命誓言,算作证婚;《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唱毕,来个宾朋新人合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痛说革命家史,倾诉战天斗地的豪情,忆苦思甜之后,一拜毛主席,二拜领导(父母不在身边),三夫妻对拜。
历次运动,军人是最少被波及的群体,随着军管的实施,对军人宣传的强化,军人无疑是这个时期民间择偶的首选。七十年代末,“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改革的春雷在中国上空响动,婚礼逐渐恢复了往昔气象。家中摆上几桌酒席,鸡鸭鱼肉猛吃一番,五魁手哥俩好大喝一顿,这样的婚礼已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