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傣族婚俗

   2015-07-02 互联网网友86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谈情说爱有季节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间的农忙季节,傣族青年一般不谈恋爱,也不办喜事,这一古老习俗是为了把精力放在生产和敬佛上,以祈得佛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农闲季节,尤其是一些节日和集会活动,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丢花包"有学问
  每年"泼水节"期间的"丢花包"活动也为傣族青年建立感情、缔结姻缘提供了机会。花包是傣族姑娘用花布条精心拼缝而成,里面裹着棉籽谷壳一类的东西,四周和中心分别缀着五彩花穗。
  节日期间,在寨边广场或河滩草坪上,盛装的男女相距离二、三十米,分排两边。姑娘扔,小伙接。细心的姑娘通常不会轻意抛扔,而是专投意中人,并且往往扔得又高又远。小伙子如果也看上这姑娘,就佯装接不住,愉快地认输,从自己的筒帕里掏出花手帕或银手镯,作为处罚赠送给姑娘,两人一起离开大伙,到树林或小溪边互诉衷肠。或约定好时间地点,让小伙按期"串姑娘"。
      "串姑娘"
  傣族青年男女相恋,常用歌声来表达爱慕之情,一问一答,羞涩而不落俗套,十分委婉巧妙,纯朴动听。每当夜幕降临,姑娘们就放下碗筷,拎上纺车去纺线,其实是等待来"串姑娘"的小伙子。附近村寨的小伙子此时会带着琴瑟来到意中人的竹楼边唱起情歌,若姑娘愿意,会以顿挫的纺车节奏回应,甚至放下纺车,与小伙子一起到大青树下尽情倾吐爱慕之情。
  手腕拴线,永结同心
  相爱定情之后,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只要两厢情愿,父母一般不加阻挠。定婚之后,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傣家的婚礼,古老简朴,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容。宽敞的竹楼堂屋摆着一张礼桌,桌上铺芭蕉叶、雌雄鸡各一只及红布、白布等。主婚人端坐上首,面对跪在面前的新郎、新娘先致贺词。两位新人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蘸上酒,向四周,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奠。之后,主婚用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两人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子上。再用两根较短的线,拴住新郎、新娘的手腕。表示他们的灵魂和心已经拴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在座的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拴在新人手腕上,祝愿他们婚后幸福。
  仪式过后,主人备下丰盛的酒宴,招待来宾,新郎新娘向客人殷勤敬酒,还要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幽默的问答常引来哄堂大笑,加上赞哈(傣族歌手)美妙的歌声助兴,气氛十分热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3392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