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陈奕迅演唱会票务代理涉嫌囤票并加价销售

   2015-07-02 网络网友60
核心提示:见下文
昨日,一位微博名为“herobinbin”的网友向本报官方微博反映,即将于12月8日在上海奔驰文化中心举行的陈奕迅上海演唱会,个别票务代理涉嫌囤票并加价销售的现象。本报记者随即联系到该网友所指的当事方“大麦文化”,在核实情况后,“大麦文化”主动向本报发来了说明书,承认在该演出项目上加价销售的做法欠妥,给部分歌迷造成了困扰。“大麦文化”已于昨天下午将所有涉及的演出票恢复原价销售,并向歌迷致歉。
  歌迷质疑:到底是没票还是捂票
  12月8日,奔驰文化中心,陈奕迅的这场上海个唱早在主办方发布消息之时,沪上大大小小的演出票务代理们就意识到,这是一块会引发饿狼扑食的“肥肉”。演出行业内的黄金法则,市场价值与明星的人气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取决于演出场地的大小,只有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才会让卖方市场的利益最大化。同样是陈奕迅,放在“八万人”,黄牛票的起价可能只有八折,甚至更低,而放在奔驰文化中心——不好意思,排队去抢吧。
  上周,陈奕迅上海演唱会的开票首日,主办方白玉兰文化的票房实时监控系统显示,所有具有代理资质的票务公司都在开足马力地打印票张,生怕晚了人家一步。而就在开票当天,几乎所有的票务网站680元以下的低价票统统挂出了售罄的牌子。这自然引来了歌迷的疑问,到底是真的卖完了,还是票务代理在捂票?
  昨日,一位微博名为“herobinbin”的网友向本报官方微博的投诉,或许回答了大家的疑问——不是没票,而是加价销售!该网友表示,他在“大麦文化”票务网站(已更名“第一票务”)上看到980元以下的低价票都显示售罄,但在实名注册的淘宝商城“大麦文化”票务专营店里发现,“低价票又被变出来了”,只不过是在原价上增加了几十元至一百元的“手续费”。
  本报记者随即向“大麦文化”反映此事,在公司负责人核实情况后,昨日下午,“大麦文化”向记者做了几点说明:首先,该网友所指称的两家同名的票务网站,实际上是两家独立注册的公司,因为此前网站注册的不规范,确实出现过同名现象,而在“大麦文化”淘宝商城店运营后,他们已要求前者更名,也就是现在的“第一票务”,但可能一些老客户会产生混淆;由“大麦文化”代理的陈奕迅上海演唱会低价票市场份额确实已售罄,此次“大麦文化”淘宝店加价销售的演出票是来自于此前客户取消的订单,数量极少;作为一个具有正规资质的票务代理,擅自加价销售门票的做法欠妥,向受到困扰的歌迷表示歉意;所有涉及的演出票当即恢复原价销售,并承诺今后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
  “票代”苦衷:不是贪心是环境所逼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只要在淘宝搜索一下“陈奕迅上海演唱会”,那些加价没商量的“黄牛小作坊”比比皆是,皇冠级的销量丝毫不逊于正规的票务代理,还有58同城、百度贴吧、百姓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黄牛做不到的。
  热门演出的低价票加价卖,在黄牛眼中是理所应当,在歌迷眼中是习以为常。昨日,记者就“大麦文化”之事与多位票务代理公司的负责人交流,而他们表现出的无奈,也折射出了整个行业的畸形模式。
  目前,绝大部分国内演出票务代理的赢利模式仍依靠票房提成,扣率通常在2%到15%之间,扣率的高低则取决于主办方和票务代理就演出质量、演出场地、票价高低以及票房走势等综合因素的预判。简单而言,就是越好卖的演出,扣率越低,反之亦然。以陈奕迅这样的项目为例,扣率不会超过8%,也就是说每售出一张票面180元的票,票务代理最多只能获得不到15元的毛利。刨去纸张、售票系统、人力、物流等成本,如按原价出售基本无利可图。这也就意味着票务代理只能靠销售高价票来保证自己的利润,而这部分演出票恰恰也是最难销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票务代理便自觉地“屏蔽”低价票,一来迫使更多的歌迷选择价位更高的演出票,二来也让歌迷感得票房紧俏而迅速下手。与此同时,他们私下把低价票打包转卖给黄牛,或者自己在淘宝上开一个“小号”加价销售。
  一位票务公司老总对“大麦文化”的做法也表示了理解,“因为现在陈奕迅的行情都是加价在卖,如果你让大麦按原价卖,那受益最大的绝不是歌迷,而是那些黄牛,他们肯定有多少收多少,然后再高价卖给歌迷。”他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们也曾遭遇过其他同行空麻袋背米的事情,“你这边原价的票子刚挂上去,他那边就马上下单,然后在自己的淘宝店里加个十块、二十块,立马转手,一分钱的成本都不用。最后自己手上一张票都没了,就看着人家炒高了赚钱吧!”于是,在这种市场预判一定会走俏的热门项目面前,哪一家票务代理先放原价票,那他就是最吃亏的那个。
  “卖火车票至少还有5元/张的代售费保底,但演出票很可能是越卖越亏!”一位票务公司老总更是调侃演出票务的代理不好做。
  业内呼声:市场透明对谁都好
  票务难赚钱,歌迷有怨言,在利益链条上,占据明显优势的主办方真的能独善其身吗?记者得到的回答是,主办方比谁都更希望市场能够透明化。
  一位演出商向记者表示,由于演出票的销售很容易受到大量资金涌入的操盘,二次及多次销售,增加了中间环节,主办方对于票房的实际情况其实很难掌握。
  以某“情歌天后”的上海演唱会为例,当时一开票,整个票房就像被洗劫了一样,卖到一张票都不剩,连犄角旮旯的位置都被卖掉了。市面流通的票越少,所有的票务代理和黄牛就越拼命囤票,谁也不肯先出手,结果摒到演出当天,路边随便抓个黄牛,手上都有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票子,票价迅速跳水,让主办方大跌眼镜。几个月后,该“情歌天后”再次来沪开唱,这回所有的票务代理都学乖了,大家你推我让,原本朝南坐的主办方,一下子感到了票房压力,反过来动员大家来卖票。晚报记者李佳杰报道
  这也正是主办方最担心的问题,由于非理性的市场炒作,使得主办方对市场预判的准确度大大降低,亏本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其实,健康、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口号,而是商场的唯一法宝。
  评论:没钱了就到内地来开演唱会捞点钱,平时又看不起内地人,元芳,这事如果看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3054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