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小学3年级学生互生好感 自制结婚证"结婚"

   2015-07-01 网络网友69
核心提示:见下文
小学3年级学生互生好感,自制结婚证结婚。因为彼此关系要好,两名三年级的男女同学决定结为“夫妻”,并自制了一张画有双方头像和写着姓名的“结婚证”。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两人因为闹矛盾而选择“离婚”,并严格遵照形式,不忘另外制作了一张“离婚证”。
  
  “结婚证”刚扯一周就“离婚”
  
  前不久,渝北一所小学三年级(一)班传来“喜讯”。班级里关系要好的妮妮和涛涛互生好感,在40名班级同学的见证下,公开宣称结为夫妻。两人还拿出一张A4纸,用彩色笔在左边画上双方的头像,右边写下名字,像模像样地绘制了张结婚证。
  
  就这样,这对小“夫妻”开始在班级里出双入对,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扶持”。下课时,两人会共享一本小人书;午餐后,我的水果也分你一半。
  
  可是,“夫妻”缘分不长,一周后,因为认为涛涛爱作弄人,两人选择“离婚”。于是,另外一张A4纸对折而成的“离婚证”由此而生。
  
  属于儿童模仿行为
  
  “为什么小孩子会出现关系好就结婚的想法?”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找到了协和心理咨询所副所长、亲子与情商教育专家蒋华,寻求帮助。
  
  “这是儿童的模仿行为,家长不必惊慌。”对于妮妮和涛涛的做法,蒋华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探寻原因。现如今,成年人的婚姻质量偏低,存在结婚不加思索、离婚意气用事等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常态化,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婚姻观念造成影响;
  
  部分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造成孩子爱的缺失,致使他们从身边的伙伴中寻求温暖。
  
  此外,蒋华还谈到了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据她了解,很多还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欢看韩剧、偶像剧以及成人漫画,而剧(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感情观也会扭曲孩子对于婚姻的认识。
  
  从家庭关系角度引导
  
  此外,对于妮妮和涛涛的行为,蒋华还认为属于未平稳过渡儿童婚姻敏感期的一种现象。
  
  蒋华介绍,儿童婚姻敏感期是儿童认知社会关系的一个必经过程。从4、5岁开始,孩子就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由于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的探索就会先从婚姻开始。这个时候,他们会研究谁和谁结婚了,如果他们喜欢一个人,就会假想与对方结婚的情况。
  
  当孩子出现非常态化的婚姻观念时,家长应该如何加以纠正?对此,蒋华建议,家长需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能责备孩子;其次,应该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加以正确引导,告诉孩子爱和喜欢的不同。引导后,家长还需自我反思,“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他(她)不可能产生类似妮妮和涛涛的行为。”
  
  
  儿童婚姻敏感期
  
  常见特征
  
  1.讨好,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他追求的对象。
  
  2.要求和妈妈爸爸结婚。
  
  3.想象自己是美丽的新娘。
  
  4.他是我的王子,我是他的公主,我们要结婚。
  
  5.嫉妒别人相爱。
  
  6.为小朋友没来上学而失落。
  
  7.经常说起要和谁结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2230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