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上海国际礼拜堂

   2014-06-05 1278
核心提示: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宁静的衡山路上,不知有多少次凝视过这座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的优秀近代建筑;又每每在教堂钟声敲响时进入大门,在礼拜堂后排座位上静静地坐一会。出于对历史的偏爱,我总让遐想去追随那已逝去的岁月,感慨万分!

2001年1月出版的《上海宗教志》这样描述这座著名的教堂:“国际礼上海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该堂呈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底层为牧师办公室,三楼是小礼堂。”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宁静的衡山路上,不知有多少次凝视过这座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的优秀近代建筑;又每每在教堂钟声敲响时进入大门,在礼拜堂后排座位上静静地坐一会。出于对历史的偏爱,我总让遐想去追随那已逝去的岁月,感慨万分!

       教堂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历史命运紧紧地相联在一起的。国盛,它则荣;国衰,它则败。尽管它是一座圣殿,但绝不是世外桃源。国际礼拜堂的历史,无疑是中国近代基督教历史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瓜分的一块肥肉。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等五个城市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的第一站。自此之后的百年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签定不平等条约,接着是赔款、割地、立租界。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天主教、基督教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上海这个大码头,继英国、法国等列强前来掠夺后,自然也少不了美国人的光顾。1923年,在华美国人集资在当时的贝当路(今衡山路)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以供在上海的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享用。该堂最终在1925年竣工并开始使用,英文堂名为Shanghai Community Church,中文名称为国际礼拜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130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