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消息:6月3日和4日,绵阳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会。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辉,市人大主任冯钢,市政协主席范来山,市委副书记李平、陈琦,市委常委黄晓军、韩晓清、田茂俊、龚晓钟、陈伟、胥洪、唐传凤、杜廷才,副市长何思文、贺勋、王军、郝剑峰出席会议。
在认真听取与会人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汇报后,李江指出,省委提出的“六个基本判断”,是对我省省情和发展大势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是完善治蜀兴川、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指导全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增强使命感,牢记责任担当,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努力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底部基础。
李江强调,一要坚持用辩证思维重新审视市情,坚决回到科学发展轨道,敢于直面问题,取信于民。我市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市情大调研、问题大排查、思想大解放、结构大调整、项目大推进、效能大提升”六大主题活动,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全面审视中增强进取意识,在对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科学研判中增强机遇意识,在对改革发展重任的勇敢担当中增强责任意识,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二要坚持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坚决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底部基础,让利于民。破解发展难题只有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从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抓起、朝着关键环节用力,坚决推动转型升级,走科学发展之路。一是迎难而上,推动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按照“一稳二限三退四进”的原则,稳步提升冶金机械传统主导产业,保基数、稳增长;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产业;有序退出采矿石材产业,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主动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从冶金机械“一业独大”向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转变,调优工业结构。大力推进安全机械、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四个园中区建设,促进优势产业、企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主引擎。二是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城市功能完善、生态水系和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功能品质的重大跃升和幅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要和谐有序推进旧城和棚户区改造,让群众过上安有居、乐有业、富而美的生活。三是以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为核心,以乡村公路建设为纽带,坚持全域规划、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构建休闲农业发展圈,实现产村相融,形成“四季花海、果蔬飘香”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四是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为动力,探索建立“扩权强镇”工作机制,简政放权,还权赋能,激发乡镇干事创业热情与活力;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引进具有补链型、服务型的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招商重大突破。五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围绕产业配套设施,主动谋划并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和保障力。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坚决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乐于为民服务,惠及于民。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开展“三走遍一深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按照“带领群众走在前、服务群众跑在前、群众增收想在前、和谐稳定解在前、小康生活赶在前”的“五在前”要求,和“市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五不漏”原则,采取“把群众当家人、把民意当家事、把事业当家业、以人和促家和”的“四家工作法”,着力构建“半小时民生工作圈”和“十分钟服务群众工作圈”,加快构建“全覆盖、组团式、面对面、心连心、全方位”网格化服务体系,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让群众生活环境放心、办事省心、生活开心、全家舒心、工作安心,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李江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切实肩负起历史重任,扭住发展不放松、勤政为民不懈怠,奋力在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旅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努力在多点多极发展格局中走得更主动、在全省“两个跨越”的大势中贴得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