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黎烈文诞辰110周年 上海举办纪念座谈会

   2014-05-30 273
核心提示:昨天下午,黎烈文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以纪念他对近现代中国进步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欢庆网消息:昨天下午,黎烈文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以纪念他对近现代中国进步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与鲁迅过从甚密

今年5月18日,是黎烈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黎烈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湖南湘潭人。192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跻身文坛。此后先后留学日本、法国,专修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并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获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32年春,学成回国。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的法文编辑,同年12月,应《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之聘,任该报副刊《自由谈》主编。

黎烈文锐意创新,大胆改革,将《申报·自由谈》改革成为新文学的副刊,积极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抨击腐败的时政。发表了大量鲁迅、茅盾、陈望道、夏丏尊、叶圣陶、郑振铎、老舍、巴金等左翼作家抨击时弊的杂文。鲁迅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杂文集,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曾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黎烈文对《申报·自由谈》的革新,使之从“茶余饭后的消遣之资”,变为宣传左翼文化的重要的阵地,面目为之一新,为上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黎烈文与鲁迅在进步文化事业中,密切合作,建立了深厚友谊。1935年,黎烈文参与鲁迅等组织译文社,为《译文》杂志翻译了不少作品,1936年黎烈文主编《中流》杂志,宣传抗日救亡,为促进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他与鲁迅过从甚密,鲁迅逝世后,黎烈文是出殡时的扶柩者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黎烈文在福建等地积极投身抗战文化事业建设,在文化、教育工作等方面,成绩卓著,创办“改进出版社”,编过不少配合抗战的丛书和杂志。

纪念展同时开幕

抗战胜利后黎烈文到了台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达20余年。黎烈文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69年11月,黎烈文突患脑血栓症,半身瘫痪。1972年10月31日与世长辞。终年68岁。黎烈文的身后显得相当萧条,只有“很少的几副挽联和有限的几只花圈”。好友巴金在《怀念烈文》中写道:“我不能不想起那位在遥远地方死去的亡友。我没有向他的遗体告别,但是他的言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埋头写作,不求闻达,‘不多取一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应当是他的遗言吧。”15卷《黎烈文全集》前几年也已由巴金研究会在内地出版。

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翻译家协会承办。座谈会由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主持,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黎烈文全集》主编许俊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湖南大学教授贺心仪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生活在美国的黎烈文先生之子黎念之、黎忍之专程莅会,并分别在会上发表感言,黎烈文先生之女黎慰之作了书面发言。

在纪念座谈会上,与会者高度评价了黎烈文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和功绩,深切缅怀这位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着杰出贡献的文化大家,并对他在翻译、出版等各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黎烈文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也于昨天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正式展出,展览以照片、书籍以及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实物,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黎烈文的一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055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