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林丹自述认可李娜模式 羽毛球拿全满贯也微不足道

   2015-06-26 网络网友44
核心提示:见下文
伦敦值得我们记取的中国面孔有很多,比如孙杨(微博)的霸气外露,徐莉佳的大气从容,陈一冰的大将风度,冯喆(微博)的搞笑卖萌。但是,假使从中发现一个人,在运动生涯中渐渐活出了味道,我们首推林丹。
  在刘翔折翼和李娜(微博)出局之后,林丹成为中国体育明星广告代言的宠儿。对林丹而言,获得“全满贯”后,在伦敦战胜永远的对手李宗伟的意义,无非是随手改写了奥运羽球男单无人卫冕的历史,他的纵情狂奔,是压力的释放而非对荣耀的标榜。就运动成就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可以用“伟大”来标注的人,不过我们想强调的不是这个,是一个青年在中国特有的体育体制内如何自我省思、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过程。
  我们相信,林丹的嬗变不是偶发的个例,而是集体成长的缩影。一个不那么完美但真实可感的超级球星的成熟之美,一次值得回味的“炼丹”历程,在这片羽毛球的热土上,应该也可以“激励一代人”。
  记者:刚进国家队,地下室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林丹:一个无聊的电视剧能反复看好久。4个人一间房,干什么都得很小心,怕影响到别人。上个厕所要出门走好远。手机举到棚顶才能收发短信。
  记者:2001年是你的转折点。
  林丹:那时国际羽联为了提高比赛节奏,把每局比分改为7分。7分制的比赛对速度、力量的要求更高,而不是技术。那时我一上场就杀,打得很痛快。
  记者:一年以后,改回15分制,你就不适应了。
  林丹: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打了。我总是在第一轮就输掉,“林一轮”也是那时叫起的。
  记者:低谷期持续了多久?
  林丹:大半年吧。当时队内把我“雪藏”起来,不让我打比赛……
  记者:2009年采访你时,你曾私下抱怨,说比赛太多了。
  林丹:有时真是身不由己。你需要参加各种赛事去证明自己或者迎合别人。为什么不去做好每个项目的推广,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体育,让每个项目都更具生命力,由市场决定它的命运?李娜就很好,她有自己的团队,而网球又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运动之一,有四大满贯,全球观众都爱看,整个职业的运作也规范。羽毛球却没有,还是集中在亚洲、欧洲比较多。对运动员来说,哪怕是举重这种没人看的项目,他们的付出都是一样的,但关注度不一样。
  记者:北京奥运会夺冠,你的庆祝动作更像宣泄。
  林丹:那年发生了太多事情,在家门口拿下奥运冠军,当时的惟一感觉是“解放了”。我和很多奥运选手交流过,大家在拿下金牌那一刻都有同感。因为 4年一个轮回,你身上承载了太多希望,来自领导的、教练的、球迷的……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这些希望集中在运动员身上时,你就不是在为自己喜爱的项目拼搏了。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的?
  林丹:北京奥运会之后吧,更确切地说参加完2012年劳伦斯世界体育颁奖之后。即便我是世界上惟一的羽毛球“全满贯”,在那个舞台上根本微不足道。德约科维奇、博尔特……我到了那里,对我感兴趣的依旧是羽毛球界和驻伦敦的中文媒体,我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性运动。而羽毛球比赛,中国每年都会拿走很多冠军,其他的由印尼、韩国、马来西亚、丹麦去分。十几年都是如此,自娱自乐。
  记者:2008年与李矛教练的恩怨说开了吗?
  林丹:我们现在见面还会打招呼,我还叫他矛叔。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林丹:休息,休息,就是休息。太累了。再陪阿芳和婚庆公司的人谈谈今年婚礼的细节,之前都是她一个人在忙。我想给她一场难忘的婚礼,也要好好想想以后的目标——一直这么打下去,没什么能刺激到我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0453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