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1950年孙维世大婚周恩来为何送她《婚姻法》?

   2015-06-25 网络网友31
核心提示:见下文
孙维世,一位才华横溢的新中国人民艺术家,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位叫周恩来邓颖超爸爸妈妈的“红色公主”。她似一棵屹立云端的俏白杨,一枝不畏酷寒傲风雪的红梅,她的不幸为后人留下了永远的隐痛。
  1962年2月,应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邀请,戏剧家马彦祥将扬剧《夺印》改编为大型话剧并担任导演。4月下旬,剧本脱稿后,马彦祥偕中央实验话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人员赴江苏扬州和高邮等地体验南方水乡生活。
  当时年少的我,在北京火车站为他们送行。在送行的人群中,一位身材高挑衣着颜色搭配典雅的中年女性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她那墨汁似的过肩长发不时飘动着,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和阵阵爽朗的笑声,一下子使她无可争议地成为那个场面的绝对主角,所有其他在场的人都黯然失色。她,就是素有“红色公主”之称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孙维世。
  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由于孙维世的特殊身世,与其在“文革”中惨死狱中的不幸,至今还被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我也禁不住拂去历史尘埃,走近孙维世,去找寻去探知她那平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不幸与坎坷。
  5岁为周爸爸放哨
  “儿父临刑曾大呼,我今就义亦从容。
  寄语天涯小儿女,莫将血恨付秋风!”
  这首充满悲壮情怀的七律,是1927年7月20日,孙维世的父亲,中共党员孙炳文(字纬坤)被蒋介石亲批“叛徒严惩”,在上海龙华惨遭腰斩后,她的母亲任锐愤而写下的。
  孙维世,小名孙光英,1921年出生。老天爷在她出生的时候就把她的命运给安排好了,孙的一生,充满了红色革命的色彩。其父孙炳文早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学习期间,就参加了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主张暗杀活动的“铁血团”。孙炳文曾于1910年初,参加刺杀宣统皇帝摄政王载沣的反清活动。孙炳文才华横溢,曾任京津同盟会主办的《民国日报》总编辑,他在报上对袁世凯篡权的罪行大张挞伐,并与当时拥袁的“进步党”报纸进行笔战。出于对“进步党”报纸造谣、诬蔑的愤怒,血气方刚的孙炳文竟独自一人跑去该报社,赤手空拳把玻璃穿衣镜打得稀烂,返回时双手鲜血淋淋。1913年1月16日,孙炳文参加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刺杀袁世凯的行动败露,京津同盟会被迫解散。孙炳文也遭到通缉,他偕爱妻任锐乘火车悄悄离开北京,回到四川老家躲避。
  1916年,孙炳文经宜宾好友李贞白介绍,结识了当时的护国军将领,后为新中国第一大元帅的朱德,两人一见如故,英雄相惜颇有相识恨晚之感。1922年9月,两人怀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同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考察学习。10月,孙炳文和朱德在德国柏林,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孙、朱、周三人的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亲如手足。
  1926年初,孙炳文在广州和周恩来秘密接头,就怀抱着5岁的女儿孙维世,让孙维世看身后有没有可疑人的跟踪。见面后,他们坐下来谈话,这个机灵的小姑娘就给他们放哨,打幼年那时起,她一直叫周恩来“周爸爸”。所以,后来人们戏称孙维世1926年就参加革命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9739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