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组团骗婚"盯上农村"剩男" 检察官提醒勿入陷阱

   2015-06-24 网络网友145
核心提示:见下文
正义网江苏8月12日电(记者崔洁 肖水金 通讯员盛蕾)江苏省溧水县检察院日前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辖区内骗婚案频发,骗婚手段五花八门,让农村“剩男们”防不胜防。 
  骗婚,俗称“放鸽”,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在农村,有很多男性因为家庭或自身原因,在当地一直没找到对象,有些大龄男性的父母就通过去外地“替儿相亲、给付彩礼”的方式进行“包办婚姻”。于是,骗婚者乘虚而入。 
  “近年来,我院办理的涉及农村‘剩男’的骗婚案件有9件,犯罪嫌疑人10人。”溧水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此类犯罪大多是将外地女子介绍给本地男子,并假装同意结婚,然后要求男方付给女方的父母一定数额的养老费。在取得财物后,女方先在男方家生活一段时间,然后伺机逃走,导致被害人人财两空。 
  检察官表示,犯罪分子之所以能顺利作案,主要原因还在于“剩男”们求妻心切,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让骗子们有机可乘。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在这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多为3人至5人结伙作案,他们在诈骗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冒充近亲属,由一名年轻女子充当“鸽子”,其余同伙充当“亲属团”,一名本地人员或曾在当地务工或与当地有亲戚关系的人充当“媒人”。 
  “鸽子”们大多自称父母有病缺钱、家庭遭受灾害,想通过找个对象、要点彩礼给家庭减轻负担,或以路途较远回家不易,让男方多拿钱给娘家父母当赡养费为借口,使被害人信以为真,送上大量现金给“亲属团”,“亲属团”得手后立即离开。留守的“鸽子”利用各种手段逐渐让被害人放松警惕,然后伺机逃走。 
  溧水县检察院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农村“剩男们”普遍存在的家庭或自身条件的问题,很难在当地找到婚配对象,而文化教育的落后又使得他们或他们所处的家庭法律意识淡薄,许多人正常求偶不成,往往通过买卖解决婚姻大事,从而便有了适宜滋生买卖婚姻的土壤。 
  同时,现在农村又大多有“订婚”的风俗,男方要送给女方数目不菲的“彩礼”,因此犯罪嫌疑人及其团伙索要大额彩礼时,许多被害人都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虽然这些年来,逃跑的妇女不在少数,但很多被害人或其家庭迫于现实压力,即使担心被骗,也宁愿赌一把,所以才导致骗婚现象屡禁不止。 
  针对农村骗婚案件,检察官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曝光、举办巡回法治宣传等方式,让群众提高鉴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农村大龄青年及残疾、智障人员的婚姻问题,民政、妇联等部门要强化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9195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