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若琳在女子跳水10米台上精彩的一跳,中国收获了夏季奥运会第200枚金牌。从许海峰射落第1枚金牌到张怡宁赢得第100金,中国运动员花了20年零24天;而从第100金到第200金,只花了7年零353天。
我们要感谢奥运金牌。在20多年前,奥运金牌承载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任,女排、体操、跳水等都成为那个年代里为国争光的主力军,正是那些金牌,让中国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这200金中,有我们传统优势项目的金牌,也有从欧美世袭项目领地里“抢”得的金牌,例如孙杨和叶诗文在泳池里创下的佳绩,花游女双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铜牌,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的110米栏冠军、孟关良/杨文军在两届奥运皮划艇项目夺得的冠军等等,都是难得的突破。
在某种程度上,竞技体育比的是财力。中国队金牌的取得,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标志。当中国的运动员们在奥运会频频站上最高领奖台时,他们的背后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服务团队。像徐莉佳取得的女子激光镭迪尔级帆船这枚金牌,如果没有举国体制在这种冷门项目上的大投入,我们的帆船选手很难站到被欧美垄断的帆船项目最高领奖台上。
经过多届奥运会洗礼,中国人现在也学会了理性看待金牌。人们不再像1988年汉城奥运会那样,对中国队失金大惊小怪,对没有夺金的选手寄刀片和绳子。本届奥运会上,尽管我们依旧关注中国队的金牌数,但我们不再盲目地唯金牌论。中国队得金,我们为选手鼓与呼;同样,失金时,我们也给选手送鼓励和安慰。
在笔者看来,奥运夺200金不代表高枕无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的一些优势项目基础还较薄弱,如在国际大赛上经常包揽金银牌的跳水,全国仅有约千人左右的注册运动员。举重、体操、射击等优势项目的业余爱好者人数更是寥寥。我们三大球的成绩这几年每况愈下,和近邻韩国、日本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提高三大球水平已经迫在眉睫。“田径是运动之母”,遗憾的是,中国田径的水平仍然较低,有点拖“体育大国”的后腿。有人预言,假如刘翔彻底退役,中国田径可能要黯淡10年,这话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奥运选拔方式还不太透明,也需要改革,像周俊这样非顶尖水平的选手,的确不该出现在伦敦的奥运举重场上。
奥运会是竞技大舞台,也是造星的梦工厂,我们应该利用奥运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体坛明星。三大球、田径是明星高产地,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做得不够,这和我们在这些项目上水平不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