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案例,在伦敦赛场绝非个案。奥运赛程已过半,组织工作的低级失误,不仅可以出一本笑话集,更有把奥运赛场变成“乌龙院”的趋势。
三种“乌龙”
首先是国旗“乌龙”。奥运赛场,升国旗奏国歌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时候,偏偏伦敦奥运会在这方面失误连连。女足比赛,球场大屏幕上的朝鲜女足名字旁竟被配上了韩国国旗,引发朝鲜代表团离场抗议,为此英国首相卡梅伦出面道歉;韩国女剑客金智妍夺冠后,现场广播称她为“来自朝鲜的冠军”,现场一片哗然。
其次是组织乌龙。奥运圣火无比神圣,从来没有在比赛中途熄灭。伦敦奥运圣火开幕两天后就被熄灭,十几个小时后被移到场边再燃。
最后是裁判乌龙。日本选手清水聪在拳击比赛中6次击倒了阿塞拜疆对手,裁判不仅让比赛继续,还判了清水聪失败。日本人拿出500美元上诉,这才扭转乾坤。
缺少培训
这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应该不差经验。然而英国人运气太差,赶上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囊中羞涩却还硬着头皮摆盛宴,让奥运会陷入乌龙不断的窘境。
2008年奥运会期间,英国曾派出媒体管理组前往北京主新闻中心取经。当时担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的徐济成回忆说,他向英国人介绍,“主新闻中心包括电话线和网络线一共超过1万多根,10名工人花了一个星期,接好了所有的线路”。对此,英国人的下巴差点跌到了地上:“在英国,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第一,我们没有这样的工作效率;第二,根据英国每小时6.8英镑的最低工资,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伦敦一名负责安保的志愿者曾发微博吐槽:“只培训了一次,我就上岗了?天知道这个X光机是怎么看、怎么用的!”
外媒质疑
世界媒体开始议论伦敦奥运会。《温哥华太阳报》揶揄说:“伦敦似乎在努力举办一届史上最糟糕的奥运会。”波多黎各《新日报》则感慨:伦敦的志愿者一问三不知,“让我想到了北京的场景,一名20岁的志愿者为了帮我跑前跑后,显然这是他们对奥运的承诺。我认为北京比伦敦更有组织性。”